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80年以后,西班牙人开辟了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新航路,将运至马尼拉的生丝、丝绸等中国商品以大帆船装载,直接输往墨西哥。随着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马尼拉的生丝价格迅速上涨。因此,东南沿海的中国商人纷纷移民马尼拉,聚居从商,形成著名的“生丝市场”。市场上的中国生丝绝大部分由大帆船运往美洲,所以马尼拉实际上已成为中国与美洲之间远程贸易的中转站,而“马尼拉大帆船”也往往被视为装载中国货物的商船。然而,西班牙人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弥补这种贸易逆差,他们不得不支付作为硬通货的白银。因此,在持续两个世纪之中,形成独特的丝、银对流格局。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1852年美国培里舰队奉命前往日本要求开国,作为美国前往中国的太平洋航路上的中继站,以便将美国产业革命期间生产的棉制品输往中国。1854年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至此中日美三国被北太平洋航线稳定的串联在一起,中美交通更加便利。19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蒸汽机和锅炉的不断改进,蒸汽机船的动力不足问题得到解决,蒸汽机船的远洋航行成为可能。1867年美国成立太平洋邮船公司,经营加利福尼亚至上海、横滨航线。这是1887年以前横贯太平洋唯一的定期航线。19世纪末,美国将对外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太平洋和东亚,更加重视和需要广阔的中国市场,以利于美国对华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通过在太平洋的殖民扩张,美国开辟了到达中国的新航路,即美国西海岸——夏威夷——关岛——菲律宾——中国。

——摘编自祖俊:《18—19世纪中美太平洋航线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太平洋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中美太平洋航线与16世纪“太平洋丝绸之路”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具发展史比人类文明史还长,在历史上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所谓工业革命,其实就是把散在的工具汇集成机器,并把它装备到现代工厂之中从事大生产的进程。机器是工业革命的“王后”……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

——摘编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12.223.250.7
19902.85.17.2
工业195034.742.222.2
199025.840.533.6
服务业195048.932.426.6
199071.454.459.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现代工厂”开端的标志。“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的出现与工业革命的哪一发明直接有关?结合“图景”概括指出这一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发生了什么变化?从“科学和技术的益处”的角度概括指出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
3 . 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的影响总是正负参半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一一从人类观点视之一一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近行。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居民将生活垃圾直接倾入河中,固体废弃物的增加使街道的卫生状况急剧恶化、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为传染病大规模爆发埋下隐患。自由放任主义影响下的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各种城市问题持漠视态度,致使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城市中后的卫生防疫措施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摘编自(美)洛璃克莱门《美国公共卫生》

材料三清末新改中建立起卫生行政制度,并初步形成了卫生法律体系,以1911年东北鼠疫治理为契机,以防疫为主的公共卫生开始从无到有从地方性立法向国家性立法过渡。

——摘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哥伦布大交换中病毒传播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疾病传播快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末公共卫生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针对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加强卫生建设工作。
2021-05-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区铜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如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葵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一一《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
一一《世界经济史》(第二版)
材料三

英法美德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
24.5
12
9.1
6
1913
15
8
11
1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16世纪时世界贸易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内、外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突出特点。从这些特点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世界面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在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请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贸易影响下的中国”为题创作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多角度分析,逻辑清晰,表述准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 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材料二 蒸汽动力……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一种新的动力。这 种需要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指的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第一次直接交往”指的是什么事件?其发生的根本 原因和最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一系列发明和改进”中,有哪些新的交通工具(请举两 例)?
(3)材料三图片中这两种交通工具都以什么为动力?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与发展促进了哪种能 源的大量开发?
(4)材料二与材料三为代表的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唐时均田制度的继续实施和田制与赋役制度的调整,特别是唐朝土地产权制度发生的变革,为淮北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条件。同时,由于当时淮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加之该区域农田水利的兴修,使农业经济走向繁荣。国家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都迅速增加。

——摘编自吴海涛《隋唐时期淮北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

材料二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农业。为了振兴农业,1932年5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小麦法案》。法案规定对小麦实行保证价格制度,小麦的标准价格为每英担10先令,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标准价格,政府就会对小麦价格进行补贴。法案实施后,英国小麦的种植面积从1931年危机期间的120万英亩迅速扩大到1934年的176万英亩。

——摘编自桂芳芳《20世纪英国农业的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淮北地区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归纳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30年代英国振兴农业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实施的作用。
2020-09-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下表中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年份1840187019001920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2214.88.47.1

A.海外移民B.殖民战争C.工业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达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中世纪以来的大国兴衰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基本都是由这种金融的潮涨潮落所决定的。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

材料二   鸦片贸易最初的目标是解决大英帝国的金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也是一场金融战争。18世纪……中国成为了吸收世界白银的无底洞,造成了欧洲的白银紧张。……当两国最终兵戎相见时,伦敦已经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拥有着活跃的股票市场。而中国虽然身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却无现代金融可言。……跨越半个地球的远征所带来的财政挑战可想而知,但英国政府却能从容应对。而清政府虽然统治着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却没有金融市场可依赖。其政府财政还是依靠落后的税收体系,根本应付不了突发的大危机。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

材料三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定调,意味着上海将逐渐更换经济增长引擎。在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原来推进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逐渐衰减,上海迫切需要完成结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新的增长动力。“而金融无疑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

“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上海转型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新华网(2009年4月29日)


(1)材料一中提到的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英国金融”、“美国金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
2020-06-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和用于流动的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


图五: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依据材料一归纳这一事件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政治前提。
(3)图一、图二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产生了哪些影响?(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
(4)图三、图四反映了人类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这一时期新兴产业有哪些?(至少两个)图四的发明是由哪一发明直接引发的?
(5)图五反映了从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3-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国际部2012-201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欧洲美国和加拿大非洲
1750年19.20.113.1
1850年22.72.38.1
1900年24.95.17.4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欧洲人营养水平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应增加。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铁路网也保证了外界的供应。与此同时,千百万欧洲人远渡重洋移民美洲,带来了新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随着殖民扩张步伐的加快,蔗糖、茶叶和棉花等农产品的大规模全球交易不再是新鲜事,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橡胶,则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以运输、通信和军事技术武装起来的欧洲人强迫殖民地提供自然资源、交换工业品,这激起了殖民地的抵抗。

——据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整理


(1)概括材料一中各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对国际经济、政治的主要影响。
2020-03-02更新 | 374次组卷 | 14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