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9 道试题
1 . 下图显示出英、美、德、法四国的工业化成就。其中的丙国(     
A.工业化加速得益于南北战争B.率先实行棉纺织业机械化
C.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较突出D.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2022-12-18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 . 工业革命开展之前,英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但是随着曼彻斯特等地区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大量中小城镇兴起,使英国经济重心开始向西、向北转移。同时,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促使城市经济资金不断流入工业领域,将越来越多的农民吸引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这反映了英国(       
A.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B.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产业结构
C.劳动力集中加重了城市治理负担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之间相互作用
3 . 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不少的殖民垄断公司,有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     )
A.都适应本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都为适应殖民扩张而建立
C.都体现政府重商主义思想D.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4 .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03年只生产了1700辆车,而1908年增长到10000辆。1916年T型车年产量达到50万辆;原来卖800美元一辆的T型车,1913—1914年降至500美,1925年降到了300美元以下。这种现象(     
A.是垄断组织形成与发展的结果B.推动了石油开采与化工的发展
C.证实了美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D.说明美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晚期,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据此可知当时西方科技发展的趋势是(     
A.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B.政府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
C.尖端科技的突破成为首要任务D.学科之间呈现交叉和融合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请从上述图片中任意选择三张有关联的图片,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19 世纪后期的欧美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低潮,即使是在工人运动较为发达的德国,工人运动也没有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迷信普选制,幻想在容克地主统治下实现社会主义。该现象最能说明(     
A.欧美无产阶级斗争意志呈现下滑趋势
B.对外战争消解了工人阶级的反抗意愿
C.欧美国家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D.福利国家的出现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8 . 19世纪70年代,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实验室在德国广泛推广,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协同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之后美日等国纷纷效仿。这主要反映了(     
A.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建立B.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C.德国是工业革命的中心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9 . 鲟鱼对水质特别敏感、生长较快。19世纪人们能在莱茵河下游捕捞到大量鲟鱼,并用鲟鱼卵制造传统的鱼子酱。20世纪初,“由于鲟鱼数量减少,生长明显受到限制,到1920年就完全禁止捕捞。”据此可知,莱茵河鲟鱼数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     
A.下游地区居民的过度捕捞B.鱼子酱产业造成幼鱼减少
C.当地政府未能及时的保护D.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
10 . [世界大国的兴衰]

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九个国家相继成为世界强国。纵观近代以来的世界强国,可以看出:强国之间的竞争既是普遍的,又是十分激烈和残酷的。强国在其兴盛时期,都是重视创新的,而不是墨守成规的;都是不断改革的,而不是因循守旧的。一种制度建立后,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强国兴盛后,很容易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把它强盛时期实行的制度、政策以及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文化奉为神圣,凝固僵化,不再与时俱进,减弱甚至丧失了进取和创新精神,于是就被后起的国家赶上和超过。

——摘编自齐世荣等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