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表是《1865-1913年英国和美国的专利注册数对比》,该表格可以用来说明
1865—18691875—18791885—18991895—18991905—19091913
英国229933799371134191542316599
美国108591368921666216803322033917
A.经济体系中心转移的趋势B.世界格局正处于重大变化
C.市场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D.垄断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021-11-17更新 | 233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作为一个由英国移民为主建立起来的国家,美国在1879年迎来了长达15年之久的大规模移民潮。这些来自英国的产业工人到达美国之后几乎没有受到歧视,很快就凭借其技艺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这次移民潮
A.结束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B.推动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C.改变了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D.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兴起的背景。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热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产生地区、行业部门、动力、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等方面简要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展示了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由此可知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22%8%13%10%
191315%11%13%8%4%

——根据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A.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B.俄国世界贸易占比从无到有
C.世界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贸易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80年以后,西班牙人开辟了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新航路,将运至马尼拉的生丝、丝绸等中国商品以大帆船装载,直接输往墨西哥。随着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马尼拉的生丝价格迅速上涨。因此,东南沿海的中国商人纷纷移民马尼拉,聚居从商,形成著名的“生丝市场”。市场上的中国生丝绝大部分由大帆船运往美洲,所以马尼拉实际上已成为中国与美洲之间远程贸易的中转站,而“马尼拉大帆船”也往往被视为装载中国货物的商船。然而,西班牙人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弥补这种贸易逆差,他们不得不支付作为硬通货的白银。因此,在持续两个世纪之中,形成独特的丝、银对流格局。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1852年美国培里舰队奉命前往日本要求开国,作为美国前往中国的太平洋航路上的中继站,以便将美国产业革命期间生产的棉制品输往中国。1854年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至此中日美三国被北太平洋航线稳定的串联在一起,中美交通更加便利。19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蒸汽机和锅炉的不断改进,蒸汽机船的动力不足问题得到解决,蒸汽机船的远洋航行成为可能。1867年美国成立太平洋邮船公司,经营加利福尼亚至上海、横滨航线。这是1887年以前横贯太平洋唯一的定期航线。19世纪末,美国将对外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太平洋和东亚,更加重视和需要广阔的中国市场,以利于美国对华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通过在太平洋的殖民扩张,美国开辟了到达中国的新航路,即美国西海岸——夏威夷——关岛——菲律宾——中国。

——摘编自祖俊:《18—19世纪中美太平洋航线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太平洋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中美太平洋航线与16世纪“太平洋丝绸之路”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出的新能源有哪些?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019-05-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济贫委员会在1843年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四蒲式耳(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13%。捡拾谷物对穷人的重要性依旧不言而喻。但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圈地运动深入发展
B.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福利救助体系的发展
2019-05-10更新 | 1899次组卷 | 33卷引用:内蒙古科尔沁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C.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2019-04-08更新 | 1398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外经济领域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