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消费习惯与文明进步】

材料   15-18世纪,曾被烙上“野蛮印第安人作物”的烟草,率先成为一条经济纽带,将世界各地的市场联结在一起。以烟草为代表的北关殖民地种植业迅速扩张,催生了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烟草在这一时期被称作“邪恶的植物”。

19世纪工业革命到来之后,烟草在机械化生产的改造下,重塑为代表西方世界的优雅礼仪、现代都市生活方式,以及工业文明的标准化全球商品,再一次席卷世界各个角落。20世纪前叶,在帝国主义建构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卷烟在遭受侵略、命运多舛的地区,成为代表西方文明的大众消费品。在中国,以卷烟为代表的“洋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吸食“洋烟”成为一种“文明”的新实践。然而,伴随现代科学研究对吸烟危害性的发现与证实,吸烟从文明之巅,跌落到野蛮之谷,又沦为不文明的行为,吸烟与控烟的较量持续至今。

——摘编自陈雪《野蛮与文明:烟草及其所经历的全球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围绕“烟草”这一主题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1921年,英国颁布了《保护工业法》,在五年内对战时工业发展所必需的产品,如光学玻璃、光学仪器、科学用具、高级化工产品、真空管等征收33.3%的进口税。四年后,又将征收进口税的范围扩展至餐具、陶器、花边、皮革、包装纸、珐琅镂空器皿等日常用品。这折射出
A.国际经济竞争局面加剧B.英国丧失殖民大国地位
C.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形成D.世界经济危机迅速蔓延
2022-03-31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河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质检历史试题
3 . 在工业化时代,能源消耗量能够反映一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下表为1890—1938年英、法、德、美四国能源消耗量(单位:百万吨煤)统计表。其中,丙代表的国家是

时间


国家
1890年1910年1920年1938年
147483694697
145185212196
71158159228
36556584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
2022-03-14更新 | 655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凯兴斯泰纳(1854-1932德国教育理论和改革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劳作学校则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尊重劳动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根本。公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训练。他的主张反映出
①实用取代理论,技能培养取代道德教育
②传统学徒制已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③德国工业发展迅速要求提升劳动者技能
④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棉布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百分比

年代向欧、美输出(%)向欠发达世界输出(%)向其他国家输出(%)
182060.431.87.8
184029.566.73.8
186019.073.47.7
18809.882.08.2
19007.186.36.6

主要工业国家重要地位的排列顺序

位次1860187018801900
1英国英国美国美国
2法国美国英国德国
3美国法国德国英国
4德国德国法国法国

——均摘自(美)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1-12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画作旨在揭示美国

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B.能源需求不断扩大
C.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D.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2021-12-27更新 | 4950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前,所有的生橡胶都是从亚马孙河流域野生的三叶橡胶树上采集的。随着汽车的普及,形成一股比“淘金热”还要热的“淘橡胶热”风潮。巴西为独占橡胶贸易,禁止偷渡三叶橡胶树的种子出境。

1876年,英国探险家亨利·威克姆接受了英国政府的委托,成功将三叶橡胶树的种子偷运到英国。第二年,三叶橡胶树苗被运往斯里兰卡和新加坡,拉开了东南亚橡胶种植的序幕。

19世纪末,新加坡皇家植物园园长里德利在马来半岛推广橡胶种植,并发明了连续橡胶法,大大提高了橡胶的产量。

1911年,国际舆论以大量原住民在巴西割胶过程中死亡为由,谴责橡胶制造商,这使巴西橡胶出口急剧下跌,迅速被英国控制的马来半岛超越。

1932年,马来半岛的橡胶产量占全球总量的98%。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占领马来半岛为止,英国一直独占着马来半岛的天然橡胶。

1933年,德国制成的合成橡胶,具有汽车轮胎所使用的橡胶的所有特性。

二战期间,英国在短时间内成功研研发合成橡胶,1945年,产业达到82万吨。

1955年,合成橡胶的生产转移至民间,美国合成橡胶以及相关制造技术开始出口至世界各国。

2009年,天然橡胶产量为960万吨,而合成橡胶的产量为1200万吨。

——据酒井伸雄《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橡胶生产地范围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海南、云南等地大力发展橡胶种植园。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展橡胶种植业的意义。
8 . 1870年,德国输往英国的产品中仅39.7%为工业品,原料和食品分别占34.7%和25.6%;1913年,德国出口英国的产品中,工业品上升到70.8%,原料和食品却分别下降到20.4%和8.8%。这一转变反映了
A.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德国B.德国外贸处于出超地位
C.德国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D.英国不再是“世界工厂”
9 . 19世纪后期,大规模的冶炼工业的生产等导致工人出现了急性苯胺染料中毒、煤焦油引起癌等问题。从20世纪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等新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生物病毒的传染
C.资本家的肆意剥削D.石油工业的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南方在公元前已经种植甘蔗和制造蔗糖浆。战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有“有柘浆些”之句,柘浆即甘蔗汁。《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派专使到印度学习熬糖法。当时制糖规模有限,产量不高,尚属名贵产品,供少数官僚士大夫享用。宋时掌握了熬制成白色透明的白砂糖和冰糖,即所谓糖霜的技术。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分别叙述了甘蔗移栽技术,并画出了榨蔗汁和熬糖设备。清中期以后,糖品消费逐渐进入日常生活中。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载,此时糖最白者“售于东西二洋,称为洋糖,次者售于天下。”

——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

材料二   台湾大规模种植甘蔗,榨制蔗糖始于十七世纪上半期。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在台湾南部实行贷款、货种等手段推进蔗植业,台湾成为荷属东印度公司产糖的重要基地之一。明末清初,天灾人祸使无数贫民流亡至台,多以从事农业为生,甘蔗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蔗植业。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后,闽粤等省先进的制蔗糖技术工具很快传入台湾。为追求经济利益,台湾农民大面积种植甘蔗。甘蔗的广泛种植带动了台湾制糖业的兴起。清代后期,台糖是台湾外销的主要商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

材料三   近代以来,欧洲甜菜糖业迅速崛起,在20世纪初已占据世界糖品生产总量的半壁江山。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业也空前发展,直接左右着北美及东亚糖品市场的走势。受其影响,东亚传统甘蔗糖业大国——中国主导的前近代东亚糖业旧格局解体,传统的手工制糖技术也逐渐衰落。

——摘编自《中国糖业史研究的新开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陆地区制糖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台湾地区制糖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制糖业衰落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