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到1906年,德国各类职业学校的学生为:普通进修学校在校学生13万人,工商业进修学校学生20.6万人,贸易学校学生4万人,商业学校学生5.3万人,农业学校学生6.7万人,普通女子继续教育学校学生7.1万人。这种状况
A.保证了德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B.旨在适应当时德国经济发展需求
C.表明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D.促进了教育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50—1937年世界制造业生产的百分比分布(%)

国家1750年1870年1913年1937年
美国0.123.335.832.2
德国2.913.215.710.7
英国1.931.814.09.2
法国4.010.36.44.5
俄国5.03.75.518.5
其他国家85.117.724.624.9

——HJ哈巴库克M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1)依据材料,说明1913年与1870年相比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德国制造业所占比重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3 . 下表为1870年和1913年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表(单位:%)。此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时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
1870年2281310
1913年1511138
A.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世界各国间依赖程度有所加强
C.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发展D.世界各地的贸易差距明显缩小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代四部曲》是英国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的巨著,全面展现了从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历史。

第1部《革命的年代:1789~1848》:

19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的硝烟中诞生。革命的年代是一场新旧交替的双元大爆发,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与自由主义功利政治携手改造欧洲,从而开启由欧洲主导的现代世界。

第2部《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资本主义凯歌回荡全球,在经济一片大好的繁荣时代里,掌控资本与科技的胜利者,主宰了抱持传统的失败者。

第3部《帝国的年代:1875~1914》:

帝国的年代是一则写满矛盾的扩张和死亡故事。在西方世界,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繁荣的时代,而又同时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战争和对革命的恐惧,古帝国掀起革命巨浪,新帝国笼罩战争阴霾。

第4部《极端的年代:1914~1991》:

在资本主义一路凯歌声中,20世纪到来了。它没有像革命时代承诺的那样走向美好,相反,却步入极端。生活在1914—1945年的人难免产生末日之感,1945年之后的世界,敌对的双方都不可思议地用二元对立这种极端的思考方式来看待政治、经济、价值观念,斗争了几十年。


阅读材料,自选一个年代,运用所学知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紧扣主题,史实准确,阐述充分合理。
2019-05-0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揭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清廷以东北为“龙兴之地”,担心关内汉人的大量迁入会损害旗人利益,破坏满族的习俗和秩序,康熙七年(1668)推行封禁政策,禁止关内人口迁居。1860年,面对沙皇俄国在《瑷珲条约》之后对外东北与库页岛的领土的夺走,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获得采纳,至光绪年间则完全废除东北禁令,1907年更在东北设置3省(黑龙江、吉林、奉天)。汉人移民不再偷偷摸摸进入东北,于是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地区无地或者少地农民纷纷进入依然地广人稀、法制薄弱的东北开垦荒地,移民东北愈演愈烈,形成高潮。

                                                                              ——据张利民《“闯关东”移民潮简析》


       材料二:在国内战争结束之时,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移民不但解决了开发西部的劳力问题,而且使西部成了“民族熔炉”。与英裔居民为主的东北部不同,来自东欧、南欧、亚洲和拉美的移民集居在辽阔的西部地区,使这里的文化呈多元化,如加利福尼亚等州受西班牙文化影响很大,又是美国亚裔居民最多的地方,旧金山的唐人街闻名于世。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东北移民过程相比,美国西部移民过程有哪些不同点?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以来,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现象有这样一些革命与主义: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近代以来的革命与主义的三条或三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贸易保护的形式多样,除关税保护外,还有外汇管制、卫生检疫、环保标准和技术标准等。1841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实行关税保护发展民族工业的必要性。从19世纪中后期起,美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和党人入主白宫,他们是工商业的政治代言人,要求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廉价劳动力制造的商品进入美国,降低竞争,保障美国工人的就业率和高工资,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此时,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纷纷颁布关税保护法。1821~1897年美国关税平均税率是:1821~1824年为44.62%,1825~1832年为50.92%,1833~1857年为35.10%,1864~1866年为48.30%,1897年为57.00%。

——摘编自褚浩《19世纪后期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材料二   关税自主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是当时中国人的梦想。1917年北洋政府规定进口税则,还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关税特别会议等与列强力争关税自主。南京政府通过多次修约,与列强艰难周旋,最终在形式上和法律上确立了关税自主的地位。

——摘编自罗希红《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特殊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贸易保护与19世纪美国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主要原因。
8 . 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四   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增加,而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4分
(2)分别按照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3)分别以近现代英国、为例苏联,指出材料三“原发型” 与“传导型”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主导力量,20世纪末,中国开展工业化有何特点?
(4)根据材料四的作者是否赞同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14-06-06更新 | 3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揭阳一中金山中学高三三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