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826年,李比希在德国首创了闻名于世的现代化学实验室——吉森实验室,这一模式得到广泛的欢迎。随后,不仅各大学纷纷建立实验室,各类企业也对此表现出强烈兴趣。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化学工业迅速崛起。这反映了当时(     
A.科学与生产相结合的趋势出现B.科学发展严重污染环境
C.英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改变D.重化工业逐步占据主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能源发展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电气时代的演变过程。


——《全球能源互联网》

材料二   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需要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产生温室气体……构成对人类行为的约束,继而对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具体地说……推动能源结构从高碳化石能源为主向碳中性能源、低碳能源和非碳能源为主转型。

——《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20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能源结构完成第一次大转变(从以薪柴为主到以煤炭为主)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类他源结构第二次大转变的情况(时间、内容)以及影响其转变的科技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根据全球能源发展历程,说明能源消费与社会发展、环境气候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未来人类能源发展勾勒愿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3年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908年3月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62年,卡内基把以前自己入股的两家公司合并起来,成立了联合制铁公司。1890年,卡内基将公司名称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资金增长到2500万美元,他持公司半数以上股份。1892年,卡内基在合并了30多家厂商公司的基础上,在全美范围内成立了钢铁托拉斯公司,建立了从铁矿石开采、炼钢、以及运输到销售的一整套经营系统。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

——摘编自《公司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阳铁厂和卡内基钢铁公司建立的背景,并归纳汉阳铁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与汉阳铁厂相比,卡内基钢铁公司具有哪些发展优势?并据此谈谈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启示。

4 . 英国的工业革命

材料   19世纪60年代,蒸汽机汽车开始在英国流行,当时各城市仍是以马车为主的无序混合交通,人们对这种操纵性能还不太可靠的“行走的锅炉”又爱又怕。那些服务于马车业的车夫、马车生产商等害怕失去生意,极力反对汽车。英国议会1865年通过的《机动车法案》规定:蒸汽机车在城区内、外的时速限值分别为3.2公里和6.4公里;城区禁止车辆鸣笛;必须配备一名专职“旗手”在车前50米以外步行引导,不断摇动红旗为机动车开道。该法案被称为“红旗法案”。随着汽车技术趋于安全实用,法、德等国汽车工业迅速赶超英国。1895年后,英国才废止该法案。

对于该法案,学者们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该法案是既得利益集团精心运作的结果,它直接导致英国失去了成为汽车大国的机会。因此,政府应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绝不能保护落后生产力。还有学者认为:“红旗法案”是道路交通法的先驱,其体现的重要理念和制度,影响至今。将“安全和秩序”置于“技术和效率”之上,似乎不应备受诟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旗法案”最终被废止的原因。
(2)综上所述,谈谈你从“红旗法案”的存废得到的启示。
2021-05-17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28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B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4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2445.5
18803668.8
18904994.2
190068118.2
191085162.4
1913100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2021-06-08更新 | 5138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练(选择性必修2)-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6 . 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赶超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
③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4-18更新 | 1759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现代医药卫生发展简史

时间概况
中世纪医学由僧侣掌握,沿用古代传下来的医学知识,把治愈与“神圣的奇迹”联系在一起
15-16世纪达·芬奇开始从事人体解剖,绘制了700多幅解剖图,大都准确、优美;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有解剖教室,著有《人体构造论》
17世纪体温计、脉搏计、显微镜运用于医学;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并发表《心脏运动论》
18世纪《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是局部损伤,形成病变理论;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英国莱顿大学设立了教学病床;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是预防医学的一件大事
19世纪疾病研究推进到细胞层次,用减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创立经典免疫学;提取植物元素制成奎宁、阿司匹林等药;麻醉药和消毒器,以及血压测量、喉镜、胃镜、X光机等仪器运用于医学;1848年英国设立卫生总务部,1860年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20世纪人类提取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药成功;各国政府的卫生保健支出和医药企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超声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组成了医学影像学;细胞选择与分裂、克隆技术、DNA技术等不断发展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时移世易,大国兴衰,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将1350—1650的300年时间,视为“漫长的16世纪”。这一长时段的划分,就是为了对应当时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明朝中国(1368—1644)在世界史上的辉煌地位。与此相对应,社会史学家阿瑞吉(GiovanniArrighi)则提出了另一个长时段的分期概念——“漫长的19世纪”(1650—1915)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之经济社会开始走向分道扬镳的道路,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亚洲的形象在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史叙述中”的全面贬值

——据韩毓海《重新思考19世纪》

材料二   在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18世纪法国部分启蒙思想家)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据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据王湘穗《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


请回答:
(1)推断材料一中布罗代尔和阿瑞吉对长时段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指出材料二中的“他们”对中国的形象认知,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他们”得出这种认知的原因。
(3)材料三中荷兰、英国、美国确立各自的“漫长世纪”有哪些共同因素?你是否同意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了终结阶段?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到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英国仅1.3倍,法国为1.6倍。18701913年,各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英国从30%下降到14%,法国从10%下降为6%,德国则从13%上升到16%。德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一开始就以兴办大企业的态势出现。到20世纪初年,占企业总数0.9%的3万多个大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个最大的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编著《德国史纲》

材料二   据统计,1893年,德国的进口总额中只有0.1%来自德国的殖民地,1912年时也只有0.4%。在出口方面,1893年德国输出总额中有0.2%是输入自己的殖民地的,到1912年相应数额也只增加到了0.5%。威廉二世宣称:“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换言之,遵循一个世界政策”,“我们的命运将在海上决定!”1897年,德国外交国务秘书进一步说:“我们不想将他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需要阳光下的地盘。”德意志帝国议会于1898年通过了第一个扩建海军法案。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至统一》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世界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制定这一政策的原因。
2020-10-26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重点练)
10 .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0-01-08更新 | 564次组卷 | 16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练习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