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
B.殖民扩张
C.文化传播
D.资本输出
2019-03-15更新 | 467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2 . 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兼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最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D.垄断组织的出现
2019-01-30更新 | 4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高三联合调研历史卷
2013·上海·高考真题
3 .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2019-01-30更新 | 2932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高三十二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4 .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从根本上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D.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2018-05-06更新 | 502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5 .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时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70年32101323
1896-1900年2071730
1913年1461636

A.英国逐渐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B.法国工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C.德国经济跃居欧洲首位D.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6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哪些含义(   
A.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
B.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7 .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
在现行的上海中小学英语教材中有《牛津英语》与《新世纪英语》两套版本,其中牛津英语的上海版属于英式英语,而新世纪英语则属于美式英语。近年来,关于学习英式英语还是美式英语之辩也经常是学生和家长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其实,无论是英式英语还是美式英语的产生、发展至互相竞争或融合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英式)就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英语是目前公认的美国国语和英美技术与金融等领域的通用语 ……英语,尤其是美式英语,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物质进步.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整个世界大众消费.国际交流.通俗艺术.两代人的冲突.技术专制都被融入到美式英语.英语引证和语言习惯中。”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 ·斯坦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英式英语发展成世界性语言的过程。
(2)材料二反映的是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美式英语取代英式英语的趋势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其原因是什么?
2009·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8 . 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国家间权利的转换作出了解释。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见下图)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历史转变进程。
问题:

(1)康德拉捷夫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2)按照康德拉捷夫周期表的提示,叙述“英国世纪”转换成“美国世纪”的历史进程。
2016-12-07更新 | 7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把上世纪(注:19世纪)欧洲大陆工业化所具有的突进特性看作是落后国家前工业化时期的诸般特定情境所产生的后果,而且,如果我们把高速工业化的压力看作是根植于这些情境之中的,那么,这些落后国家的政府不时表现出对突进和高速的强烈愿望就更容易理解了。
(1)列举欧洲大陆后进工业化的典型代表国家?
(2)这些国家各自的哪些“特定情境”促成了“高速工业化的压力”?
材料二 落后国家还普遍显现出这样一些情况:花大力气引进最先进最昂贵的技术,并且把重点放在规模大的工厂,乐于发展资本型工业。出于类似上述的理由,我们不必非得把这些情形看成是主要由沽名钓誉和好大喜功所致。
(3)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的一项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表述。
材料三 先进国家难以恰当地看待它们不那么幸运的兄弟国家的工业化政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一个工业化的案例似乎都是把模仿先进国家的演进历程与不同于先进国家的、取决于当地情况的因素相结合。如果说先进国家并不总是能理解落后国家为什么要模仿自己,那么对它们来说搞清楚落后国家的具体情境就更难了。对于落后国家为推行工业发展而采用的特定制度工具,先进国家尤其难以认同;而对于落后国家伴随其工业化而来的意识形态,它们更是不知其所以然。对历史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本土因素对落后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亚历山大•格尔申克隆《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
(4)近代中国工业化之初,采用了怎样的特定制度工具和意识形态?为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落后国家工业化”的理解认识 (要求:700——800字之间)
2016-11-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上海市八校高三3月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卷
10 .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其自传中说:“要生产一吨钢,就必须开采一吨半铁矿石,通过铁路运输到100英里外的大湖区,再用轮船运到几百英里外的湖对岸,装上卡车拉走,再装上卡车拉到150英里以外的匹兹堡;还要开采一吨半煤,炼成焦碳,用火车拉到大约50英里外的车间去;还要开采一吨石灰石,运到150英里外的匹兹堡去。这样生产出来的钢,每3磅才卖2美分,还要不亏本。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承认,这是难以置信的,不愧为奇迹,但又是事实。”该现象说明(   
A.二次工业革命洗礼之下生产组织和协调进一步加强
B.垄断资本家为获取利润的最大化着力压低生产成本
C.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调整并反作用于生产力
D.美国钢铁业生产组织适应时代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