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的科技进步与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的阶段时间技术进步
前期19世纪以前人力与畜力;航海贸易
中心化阶段19世纪前期蒸汽机使用和运河建设
19世纪中叶蒸汽机车和铁路
19世纪晚期高架铁路、电车及地铁
蒸汽和电力广泛使用
钢架建筑技术发明及电梯使用
郊区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福特式生产;电报、电话发明
20世纪20年代起汽车大量使用及高速公路网形成
20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互联网、人造卫星
结合材料,以“科技进步与美国城市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至18世纪,西方国家逐渐完成了在亚洲国际市场的贸易垄断布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初步形成。此时,明清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实际上,随着政策的时宽时严,官方贸易甚至民间走私贸易从未间断,个别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输出品主要以丝锦织品、陶瓷、冶金制品等手工业品以及茶叶为主,而输入品的种类非常少。大量的贸易出超部分以海外白银流入的方式得到平衡。

——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仍坚持从内战起实行的保护关税政策。随着海外扩张活动的加剧,美国商品的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起来。除欧洲传统市场外,美洲一些国家成为美国商品的新市场。1900年,美国的出口比1860年增加了3倍,美国在世界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由1860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1866年美国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仅占全部出口的16%,而原料则占72%的比例;到1914年,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比例上升到48%,原料出口下降到40%。

——摘编自孙天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轨迹研究(1776—1940)》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5至18世纪的中国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对外贸易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历史经验。
2023-05-03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十一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19世纪初,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德国推行教育改革。1802年,法国开设了由法律保障的且由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表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教育发展B.推动了思想解放
C.改善了民众生活D.提高了人口素质
4 . 下表反映了1896—1900年欧美部分国家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情况。
     初级产品加工产品
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
美国和加拿大5.5103.252.4
西北欧国家:英国和爱尔兰162.123.510
其他西北欧国家29156.8515
上表反映出欧美国家(     
A.贸易规模的持续增长B.经济发展依赖资本扩张
C.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D.内部工业化程度的差异
2023-02-08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将大量资本投入西班牙、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南美洲的煤矿、铁路等企业。至19世纪末,法国国外投资总额已达270~280亿法郎,三倍于投在本国的资本。这对于当时法国的影响是(     
A.制约了国内工业发展B.促进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C.使法德关系急剧恶化D.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6 . 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2021-06-08更新 | 7175次组卷 | 6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是国际贸易的空间运动形式,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5世纪到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先后发生的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产业革命,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贸易中心地区也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各国向北大西洋两岸转移。继英国之后,18世纪至19世纪末,在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运动,都促使这些国家由过去的农业国转变为发达的工业国。到20世纪初,北大西洋两岸成为世界经济贸易最发达地区,最终奠定了它作为世界贸易中心区不可动摇的地位。

——摘编自何云魁、于志达主编《国际贸易地理概论》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日益由纵向的垂直依附向横向的相互依存发展,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联系的大系统。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世界各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的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由此构成的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也相应变动,经历了从一国独霸到多种力量并存竞争的演变过程。

——摘编自李景治、林延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中心区的转移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演变历程,说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
2021-06-07更新 | 33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实业家相信现代经济面临的最大非议,是它扼杀竞争,而企业整合就是对付这些非议的一种办法,大多数商人都宣称信仰自由企业和市场竞争,但事实上又惧怕过多的竞争厂家存在,认为过多的竞争会导致动荡,伤害全局。导致“扼杀竞争”的“现代经济”出现于
A.重商主义时代B.自由主义时代
C.垄断资本主义时代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9 . 据统计,1890年德国化工部门的拜耳、赫希斯特和巴斯夫三大公司的营业额占化学工业股份公司营业总额的68.3%;电子、电器工业部门中的西门子公司、通用电器一无线电器材公司和罗伯特·博世公司营业额占本部门公司背业总额的51.9%:;汽车工业部门中的大众和奔驰汽车营业额在本部门公司营业总额中占50.4%。这一现象(     
A.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阻碍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C.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D.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0 . 20世纪初,工业国提供的工业制成品的品种、数量空前增多;农业国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也大为改观,除原产的食品、纤维原料等,又生产出满足工业国新兴工业需要的石油、橡胶等产品。这表明
A.各国联系渐趋密切B.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C.工业发展成为主流D.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