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与能源转型】

材料一   17世纪以来,英国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工业生产和平民生活都逐渐陷入了能源供给短缺的困境。其实英国从木柴到煤炭的能源转型并非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而是由木柴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所导致的被迫选择。然而,正是这次迫不得已的能源转型让英国化危为机,不仅摆脱了有机能源短缺的困扰,而且煤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英国冶铁业的发展,而煤炭业与钢铁业的快速发展则为英国奠定了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而石油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电能的普遍应用与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新交通工具及新通讯手段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形成了以电力、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四大支柱产业,确定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摘编自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近代英国在能源转型中能“化危为机”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能源转型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并分析说明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能源转型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022-08-15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2 . 工业化。

材料   小华同学参加的以“工业革命:成就与惩罚”为研究主题的学习小组,经过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
据估计,1800年,英国的煤产量达1000万吨左右。此后,煤产量每十年增长一倍,到1913年,达28700万吨的高峰。英国国内煤炭的消费,也随着制造业产量的上升和就业的扩大而大幅上升。然而,“煤烟曾折磨大不列颠”100多年之久。“以烟煤为燃料的城市,包括伦敦、曼彻斯特”等,“在未能找到可替代的燃料之前,无不饱受过数十年的严重的大气污染之苦”。

——摘编自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城市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


1883年,德国硫化铁的产量为152000吨,1912年为262000吨,同时还需输入这个数量两倍以上的硫化铁。这些硫化铁主要用于生产硫酸,以满足各工业部门对硫酸的普遍需求。

——摘编自(英)克拉潘《18151914年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


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时人抱怨说,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如德累斯顿附近的穆格利兹河,因玻璃制造厂所排放污水的污染而变成了“红河”;哈茨地区的另一条河流则因铅氧化物的污染毒死了所有的鱼类,饮用该河水的陆上动物亦中毒死亡。

——摘编自拉蒙得·多米尼加《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环境保护:德国人的经验教训》


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材料一   关于全球化的起始及阶段划分问题,当代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如“三阶段中心变换说”,第一阶段从15世纪全球化进程源起到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阶段从1880年到1972年: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一直到现在。

如“三次浪潮锐”,18世纪末掀起了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19世纪末以来迎来了全球化的第二个浪潮。20世纪中后期以来,引发了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

——摘编自崔兆玉、张晓忠《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阶段划分的若干观点》

材料二   2016年以来,逆全球化日益成为一种运动式的浪潮,并且对西方国家维护自由秩序的主流政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西方主要国家在其重要理念、战略和政策层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动向,主要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对外来移民。以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为标志,逆全球化现象开始在西方国家集中显现。在2017年法、德等欧洲大国的选举中,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也体现出了逆全球化思潮的重要影响。可以发现,曾经主导和引领全球化潮流的西方国家开始出现明显的逆全球化思潮,而这些思潮和理念又促使西方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发生了很大改变。

——韩召颖、姜潭《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一种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分析其划分的依据并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现象。
4 . 小明同学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主题的学习资料:世界市场的纵深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嬗变;企业管理的“福特制”;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等。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B.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发展历程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史上,“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率先突飞猛进,因此,最初的全球性大国皆来自欧洲。”后来促使这种欧洲垄断地位被打破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革命的作用B.殖民霸主的易位
C.贸易中心的转移D.商业革命的影响
2022-03-2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心”与“外缘”

由于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经济范畴,因此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欠发展(或欠发达),按依附论的观点,欠发展是指外缘地区国家经济的一种畸形发展状况。

根据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的理论,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所构筑的由“中心”与“外缘”地区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大致如图所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依附与畸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2-02-23更新 | 770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极端的年代1914—1991》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的每一部分都和全球性的组织体系密不可分,但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中间的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似乎开始停顿。《新全球史》指出:传统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当大萧条引起的不幸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时,一些政府平衡预算、消减公共支出的方法反而恶化了大萧条的影响。这表明
A.变革经济思想成为时代要求B.多边贸易体系无法适应发展
C.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风险性D.战争彻底破坏了世界贸易体系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英国人清晰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方面的巨大潜力。17世纪王公贵族创建英格兰第一个科学社团皇家学会,社会上层慷慨资助科学研究,科学家日益成为一项中产阶级青睐的时量职业。到工业革命来临之际,首都伦敦和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普遍出现兴盛的科学活动,独立科学家巡游各地举办讲座,讲授与工业革命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吸引大批民众参与。民间对科学技术兴趣浓厚,各地爱好者组成读书会;自愿组织逐渐发展成为社团。英国政府认为皇家学会等社团是国家的知识宝库,应给予种种方便,政府的鼓励态度使科技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摘编自赵文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科技社团》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核心工业(化工工业与电力工业)的技术发展更多是由科学家与受过高等教育训练的工程师们主导的。工程教育在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大规模化工工业的发展单靠化学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必须要有大批掌握严谨的数学、测量、机械以及电力知识,能与化学家合作的工程师——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并非传统的手工艺人和技师可以胜任——这就需要一个社会化的高等教育系统……美国的工程教育自19世纪中期开始快速地发展起来。一批新的大学被成立,如成立于1865年的麻省理工学院和成立于1876年的斯蒂文斯理工学院等,并开始设立工程类学科,20世纪20年代,由于工业企业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全国性的技术教育和培训网络在美国建立起来。正是这一系列的转变,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石。

——摘编自封凯栋《发展转型与自主创新;基于工业革命历史经验的讨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科技社团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特点。
9 . 1910年,英国对美国的赤字是5000万英镑,对欧洲的赤字是4500多万英镑;英国对中国的贸易盈余达到1300万英镑,对印度的贸易盈余高达6000万英镑。由此可知
A.资本全球扩张日益加剧B.英国缺乏运用新技术的动力
C.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021-12-29更新 | 672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鄂西南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提取如表中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