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开展之前,英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但是随着曼彻斯特等地区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大量中小城镇兴起,使英国经济重心开始向西、向北转移。同时,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促使城市经济资金不断流入工业领域,将越来越多的农民吸引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这反映了英国(       
A.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B.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产业结构
C.劳动力集中加重了城市治理负担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之间相互作用
2 . 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阶段状况关键词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商业革命
第二阶段迅猛发展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第三阶段总体形成垄断资本、第一次世界大战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

从上表中任选2个阶段,指出该阶段的起止年代,并补充相关史实,围绕世界市场的发展进行论述。
3 . 1879年,因爱迪生制造了第只实用的白炽电灯泡,而引起了输电、配电、直流电变交流电、高压变低压等系列技术与设备的发明和改进。1882年爱迪生在纽约建造了第一座商业火力发电站。1889年,生产电灯、发电机和传送电缆的分公司合并成爱迪生通用电力公司。这表明当时
A.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B.英国完全丧失世界工业优势地位
C.能源革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D.科技进步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尔纳冯西门子,在念完中学后参军。西门子在服役期间对电报技术产生了很大兴趣,并发明了在十九世纪间流行一时的指南针式电报机。作为物理学家,西门子对技术的喜爱直接影响到了西门子公司的发展。创建时西门子除了依靠电报业务外,就以发展和推广新技术支撑主要业务的发展。

1866年,西门子提出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并由西门子公司的一个工程师完成了人类第一台自励式直流发电机。同年,西门子还发明了第一台直流电动机。西门子研发的这些技术往往马上被产品化投入市场,或者将其应用到新的产品中。例如电梯、电力机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都是西门子公司利用其创始人的发明最先投入市场的。讽刺的是,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有所发展的电动汽车也是西门子公司在1898年最先发明的。

——摘编自《西门子自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门子研究发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门子研究发明的时代背景。
2021-06-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行知宏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从19世纪40年代起,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年增长率达4.84%,19世纪60年代较之19世纪50年代增长了近1倍,比19世纪20年代翻了两番。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遍建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世界殖民活动的相对减缓
6 . 某班同学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课题,搜集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各小组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小组搜集的古代科技的资料:

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摘自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第二小组搜集的近代科技的资料并整理成表格:

第三小组搜集的现代科技的资料:



(1)根据第一小组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说明。
(2)请完善第二小组整理的表格中划横线的内容,并按照相应序号写在答题纸上。
(3)根据第三小组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看法。
(4)在以上三个小组资料的基础上,请你为其中一个小组补充一项该时期的科学成果。
2020-03-1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体现了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B.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推动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适应了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2019-07-09更新 | 47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A.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B.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C.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D.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2019-06-04更新 | 572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济贫委员会在1843年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四蒲式耳(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13%。捡拾谷物对穷人的重要性依旧不言而喻。但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圈地运动深入发展
B.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福利救助体系的发展
2019-05-10更新 | 1901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

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技术应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具体影响。
(3)材料三中“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说明了什么?“经济上的隔离消失”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据以上材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概括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科技的利用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