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它们无处不在。

——据(印度)萨维帕里·戈帕尔等主编《人类文明史,第7卷:20世纪》

材料二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欧洲看来很可能会从首要地位下降到从属地位,但后来发生的情况并非如此。相反,尽管欧洲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势力相对地衰落了,但它的文化却正以前所未有之势横扫整个世界。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限,结合不同国家的实例分别阐述三种维度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合理解释。
2022-12-26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1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 . 教育是立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与此同时,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到19世纪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发展近代教育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德国发展近代教育的措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2-07-0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0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谭浩《中国的“后钢铁”时代》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3-17更新 | 323次组卷 | 5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2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世界观,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不仅在欧美思想界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内容“宿命”、“等级制”和“奴役”、“优胜劣汰”,诸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概念已经成为当时的“时代标签”。

——摘编自周保巍《“社会达尔文主义”述评》       

材料二1895年,严复在其译述的《天演论》中,阐释了“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一种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是强横者,谁就是优胜者,就能生存下去;谁是弱劣者,谁就要在竞争中失败、灭亡……不到几年《天演论》便成了一般救国人士的理论根据,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名词也便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口头禅了。

——摘编自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热词在中西方流行作出合理解释。
2022-11-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题型06历史理解、阐释类-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目录具有提纲挈领和纲举目张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文明史》和《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目录摘编如下

目录著作
第五部分17001920年的革命、意识形态、新帝国主义
31章科学革命及其启蒙影响
32章自由主义挑战君主政体
33章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34章欧洲工业化及其社会结果
35章意识形态冲突中的欧洲
36章民族国家的巩固
……
【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著,林骧华等译《世界文明史》(下册)
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38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39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
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册)

参考材料,编写一份关于近代世界经济的目录(部分),并对此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目录;说明要史论结合)
2022-06-21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5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6 . 交通发展与整体世界。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1830-1870年法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引人注目,一些私人公司都竞相促使政府给它们颁发建造铁路的特许证。在德国,铁路私人资金占全国总投资的1/31860年德国在较短时间已形成了欧洲大陆上“最令人惊叹不已”的铁路网。美国的公路、运河和铁路基本上都由私人公司集资建设,西部的开发导致美国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19世纪四十年代达2800英里,大大超过英国及欧洲的总长度。

——摘编自克里斯蒂安《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

材料二   1914年英国11家铁路公司缔结经营协定,完成了全英国铁路的垄断化。20世纪之初,小汽车和公共汽车运量的激增迫使政府扩大自己在运输领域的职能范围,1936年英国颁布“千线公路法案”,规定30条干线由运输部长直接负责。19478月以后,英国政府在铁路运输、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1956年美国《公路法》规定,联邦政府将为建造州际公路承担90%的费用。在13年中建设了41000英里州际超级公路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工程,公路建设推动了旅游业和郊区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欧美交通发展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以来欧美交通发展主体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2-05-26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夯基训练(四十一)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心”与“外缘”

由于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经济范畴,因此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欠发展(或欠发达),按依附论的观点,欠发展是指外缘地区国家经济的一种畸形发展状况。

根据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的理论,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所构筑的由“中心”与“外缘”地区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大致如图所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依附与畸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2-02-23更新 | 775次组卷 | 14卷引用:阶段性检测卷07世界史(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传统能源依赖木材。15、16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增长迅速,传统手工业如啤酒业、煮盐业、玻璃制造业、造船业等迅速发展,而且都以木柴作为生产燃料,木柴短缺危机日益加剧。16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能源逐渐转型。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到了19世纪,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将近150年。凭借储量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英国海军迅速发展壮大,到1899年拥有各类舰艇472艘,总吨位达到约126.6万吨,大大提升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是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引领者。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挖掘了第一口油井,标志着世界现代石油产业的开端。此后百年间,美国一直都是世界石油工业的主导者。但在最初的半个世纪内,受限于精炼技术和利用技术的落后,石油主要用于提炼煤油以作照明之用,一直到1910年左右,石油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才超过5%。随着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与改进,石油逐渐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主导能源。到1950年左右,石油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主导能源。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是第三次能源转型的两大背景。进入21世纪,第三次能源转型在国际社会中掀起浪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领域正迎头赶上。2017年,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摘编自吴磊、詹红兵《国际能源转型与中国能源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能源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引领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原因。
(3)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能源转型时期。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应该走怎样的能源发展之路。
2022-06-02更新 | 696次组卷 | 8卷引用:经济篇命题情境12能源-【小切口大历史】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分类强化训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略理论及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
陆权理论英国麦金德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麦金德认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地区是由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组成的所谓“世界岛”,而世界的中心则是亚洲中部和东欧,即所谓的“心脏地带”,根据这种地理现实,他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谁控制了欧洲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理论美国马汉19世纪末20世纪初,醉心于战略研究的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用地缘政治学的方法分析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强弱盛衰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海权优于陆权”的观点,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尤其是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
边缘地带学说美国斯派克曼20世纪40年代前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派克曼认为单纯的海权论和陆权论都有失偏颇,他将两种理论合二为一,提出“边缘地带论”,斯派克曼认为西欧,南欧,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可以看作边缘地带,这些地区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他提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控制心脏地区,进而控制世界

——摘编自《世界大战略经典》


(1)提炼表格中的三种观点,并阐释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3-04-13更新 | 407次组卷 | 2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08现代世界-【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1年,俾斯麦意识到光靠“鞭子政策”无法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的处境。因此,德国先后制定了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扣1889年《老年保险法》。三项社会保险立法均规定了雇工与雇员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权益。此后,三项保险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到1911年,德国政府把诸多社会保险法令集合为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基本上奠定了现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这些“湿和的手段”起到了诱使工人离开阶级斗争轨道的作用,还产生了较大的示范效应,西欧各国纷纷效仿。

——摘编自丁建定《试论近代晚期西欧各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社会保险立法的影响。
2023-01-29更新 | 223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07东西方近现代的社会保障制度-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