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年份1890190019101913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材料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于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激励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二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1-08-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2021-06-08更新 | 7177次组卷 | 6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

类别时间国家发明者发明成果备注
能源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1882美国爱迪生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交通1885德国卡尔·本茨和戴姆勒汽车最早的汽车
1893德国本茨开始生产四轮车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894美国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至少5个不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新交通工具出现,在给人们带来出行方式的变化的同时也给他们心灵带来巨大震撼,使他们逐渐消除了对外来器物的抵触心理而乐于接受实用又实惠的新器物,并随之对外来新技术、新制造增进了了解和认识。……直到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并概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021-03-12更新 | 38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霍布豪斯曾指出:“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那些代表自由主义思想的人都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它正在对自己失去信心。它的使命似乎已经完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D.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加剧
6 . 法国人孟克列钦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而商品流通则是获得金银的最重要的方法,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英国人大卫·李嘉图认为自由贸易才能发展英国工业,从而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两位学者
A.在经济上都认同自由放任主义B.都深受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影响
C.对获得财富渠道认识完全不同D.对财富认识基于不同历史时期
7 . 1897~1903年,美国共发生了2864起企业兼并案。其中仅1898~1903年高峰期就有1653家企业被兼并,涉及资产总额63亿美元。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巨变B.工业化生产导致贫富悬殊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8 . 读1800-1914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推动上表中城市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由放任政策日益盛行
B.工厂规模扩大并逐渐集中
C.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
D.城乡之间的差别日益扩大
9 . 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B.世界财富迅速积累到美国
C.美国阶级矛盾极其尖锐D.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出现大型垄断企业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采取对北美的技术封锁,禁止技术输出和熟练工人出国。1774年英国政府通过法令禁止输出珍妮机和阿克莱特式水力纺纱机,违者罚款200英镑。1781年英国国会下令禁止纺织机出口,并规定凡是运往国外的机器设备,一经查出即予没收,同时还对违法者罚款200英镑,判处一年有期徒刑。1782年又将罚款数额提高到500英镑。随后又颁布了禁止技工外流的法令,1785年又下令禁止制铁工具、机器、动力机模型和图纸出口。尽管英国政府三令五申地禁止新技术出口,但仍不能完全阻止它的外流。

——摘编自韩毅《美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约1.6倍。

——摘编自马世力等《世界史纲》

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异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摘编自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行技术封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修补”和“修正”的。
2020-09-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