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持续到19世纪的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据此可知,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     
A.密切了科技与生产的联系B.以交通工具的创新为前提
C.催生了大规模垄断性组织D.在大西洋的两岸同步推进
2022-07-15更新 | 194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出现了以回归乡土为取向的乡土运动。其间乡土文学大行其道,传统乡村生活被想象成一种家庭和谐、生活悠然、来近自然的“田园诗”。各地争相编撰乡土教程、乡土志,面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厂泛传播。这反映了
A.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B.浪漫主义思潮进一步传播
C.民族国家概念被普遍认同D.小农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3 . 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2021-06-08更新 | 7174次组卷 | 6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韩保江《决定大国兴起的五种动力》整理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选择五大动力中一个或多个动力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
A.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D.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2020-03-24更新 | 396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部分国家侵占的领土和人口的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884—1900年欧洲部分国家侵占的领土和人口统计表
国家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人口(万)
英国3705700
法国3603650
德国1001470
比利时903000
葡萄牙80900

A.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B.葡萄牙在好望角和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
C.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D.西方各国由此拓展了对外商品输出的途径
7 . 下表为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统计表(%)。据此可知

A.美、德两国强化竞争
B.英、法两国产业更新缓慢
C.美、德两国领土广阔
D.英、法两国产业制度落后
2019-02-23更新 | 409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A.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
D.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9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英国海外殖民地大幅减少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
C.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推行
D.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