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美国经济中心一直在东北部一带,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西部地区逐步发展起来,一批中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有联系而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这一体系对周围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大多是大规模企业,能够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如,到1870年时芝加哥钢铁业平均雇佣人数是纽约的6倍。“卡耐基钢铁公司”在匹兹堡获得迅速发展,后与摩根的联邦钢铁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垄断企业。在公司规模化的基础上又使其向着专业化生产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专业城镇。由于此时企业规模的增大,使企业面临着对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应地产生了公司制和经理制,在科学的管理下企业将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摘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并概述城市化的发展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2-09-30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西南汇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年,美国获得专利的发明只有544项,1860年总敏为4778项,但其后30年间,这个数字达到了44万。查尔斯·古德伊尔是新英格兰的一个五金器具商,他发明了一种橡胶硬化技术,1860年,这一发明工艺已经运用到500多个领域······爱迪生发明了用作街道和家庭照明的白炽灯(电灯泡),他还和其他人一道设计和改进发电机,建立大型发电厂为城市提供电力。这些是1870年代最具革命意义的发明。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

材料二   18828月,光绪帝批准郑观应等人的织布工艺以十年为期的专利,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成为某些官督商办企业所享受的特权之一。1898712日,总理衙门拟定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奏准颁行,《章程》第十二款规定对假冒专利者的惩罚。这是第一次从法律上将西方专利制度引进中国,承认发明创造的进步作用······真正办理了专利相关事项的是清末新政时期的商部,商部把专利的授予权力收归本部,且规定了具体的操作办法。1904年,商部在《咨各省呈请专利办法略》中指出:“凡国民有能创新法、得新理、制新器便民而利用者,准其呈官,考验得实,则给以凭照·····其奖励甚至”。

——摘编自徐海燕《中国近代专利制度萌芽的过程》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专利演变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专利政策的演变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发挥专利作用应遵循的原则。
2021-02-25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 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 《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4 .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尤其是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50年代)英国的城市很少,唯一超过5万人的城市是新航路发现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伦数。但到了1801年,……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如伯明输、是物斯待、利物浦、格拉斯哥、利兹等开始出现了。这些城市都发展到了5万人以上,伦敦暴涂为96万人,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城市。

这纪上平期……英国5万人以上的城市增加到了20个。其中上还提到的工业化市都达到1540万人之间,伦敦更是暴涨为230万人,英国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2%,初步完成了城市化。

19世纪晚期,英国又出现了城市化的第二次高潮。186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到了62.3%,1890年上升为72%,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与工业化前相比做了一个颠倒,成为当时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

——曹中屏、田仲文《近代世界与城市化》

材料二   判定是否存在工业革命大致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标准即是否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进而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第二个标准即是否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第三个标准的否有标志性的技术和产业。

——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的阶段和特点。
(2)请根据材料二的三种标准,简释二战后的产业技术革命。
2022-09-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前期,政府逐步接纳妇女进入文官行列。但在很长时期内,广大妇女不能进入重要岗位,只能担任抄写、打字和收发之类的工作,多数是临时雇员,而且受到年龄和婚姻限制,同工不得同酬。面对种种不合理现象,英国文官界妇女在社会进步势力的声援下,长期坚持斗争。1919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任何人不应因性别或已婚而被剥夺担任文官的资格。两年后财政部又首先制定接纳妇女担任文官的实施细则,允准妇女参加文官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位,但同时又规定女文官候选人必须是单身女子,一旦结婚必须辞职。正因为如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仍然只有少数妇女能获此幸。部分妇女进入高级文官阶层,则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70年英国枢密院《文官制度改革命》颁布后人数变化情况

文官人数文官人数
1881508391914280900
1891792411922317721
19011164131939387400
19111723521943710400

——资料来源:G.德鲁雷和T.布切尔:《现代文官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英国妇女在入职文官职位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文官人数不断增多的主要因素并对“文官人数不断增多”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价。
6 . “铁路梦”

火车的发明极大地拓展了陆上移动空间与物流能力,不断地发展着人类的“铁路梦”。

材料一   苏格兰人乔治·史蒂文森,制造出他著名的“移动引擎”,这使煤的价格降低了将近七成,还让曼彻斯特与利物浦之间开通第一条   客运专线成为可能。从此,人们可以用前所未闻的15英里的速度,从一个城市奔向另一个城市。

——房龙《人类的故事》


(1)材料一中,“移动引擎”得益于什么动力?此发明对英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通往加利福尼亚的铁路建成了。但是这条铁路之所以能建成是由于资产者通过国会赠送给自己大量“民地”,也就是从工人那里剥夺了这些土地,是由于资产者输入了中国苦力来压低工资,最后是由于资产者建立了一个新的支系——“金融贵族”。

——《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1869810日)


(2)依据材料三,概括“通往加利福尼亚的铁路建成”的主要条件。

材料三   欧洲富强之本……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凡为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初


(3)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孙中山“视铁路为命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我国高铁的成功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有力推动了我国铁路标准走出去。目前,我国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标准化互认合作协议,显著提升了我国铁路标准的影响力。车轮飞驰,不觉经年。以高铁为代表的“国家名片”,让世界不断感受中国发展的强劲脉搏。

——摘自《飞驰的高铁》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人类不断发展的“铁路梦”?
2022-06-22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年-1870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20年—1840年2.812.9
1840年—1860年4.843.5
1860年—1870年5.532.9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信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到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

——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决定性的转折是从生命能源(即人力和畜力)为主转向对无生命能源的使用。我们所说的工业革命,其实更好的名字是能源革命。

——[]马丁·沃尔夫《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820年—1870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概括马丁·沃尔夫的观点,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进行论证。
8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最主要的时代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晚期,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亟需建立与远东的中国、印度和南洋的直接贸易关系。除了财政需求外,伊丽莎白政府发展海外贸易的这种诉求由两个现实决定。一个原因是外部的荷兰、葡萄牙等国垄断了通往东方的航路。另一个原因是国内重商主义观念盛行。1599年,以伦敦商人为主体的英国商人提出发展东印度公司的请求符合国家的政治诉求。160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为期15年的公司特许状,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正式成立。

——摘编自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材料二   美孚石油公司是美国第一个托拉斯组织,是各公司效仿的对象,也是发展最完善的托拉斯;它不仅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行业垄断,而且经营范围已扩展到铁路、航运、铜业、钢铁、银行等;它在州政府、联邦政府、新闻出版、大学、宗教等领域都有势力;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托拉斯公司,象征着企业的“效益和组织”。同时,美孚石油公司史实际上是一部公司的“非法行为史”,是这只“大手”如何攫取同行的“战利品”,“扼杀其未来发展”的历史。

——摘编自【美】艾达·塔贝尔《美孚石油公司史》

材料三   逆全球化的发生是必然的,也是短暂的。冷战结束以来,欧美国家的政府放任金融资本肆意扩张,不仅导致本国制造业大量外移,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更导致国内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样的严峻态势下,代表产业资本家和国家利益的少数政客们试图通过逆全球化手段实施和加快再工业化战略,推动资本向本国的实体经济回流,进而重新牢牢主导全球秩序。逆全球化与其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逆转,不如说是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扭转不利形势而采取的掩人耳目的短期策略,紧随其后的将是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西方垄断资本将会再次在全球扩张。

——摘编自谢长安等《逆全球化还是新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简析英国政府“亟需建立与远东的中国、印度和南洋的直接贸易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印度公司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孚石油公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看待它的“效益”。
(3)作者认为“逆全球化的发生是必然的,也是短暂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9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其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基础就是在相互独立平等基础之上的市场交换,而交换在本质上则是基于一种交易上的契约关系,每一个人对财富的获得不再是依赖于特权或政治权力的保护。同时自由被视为相当重要的内容,自由就是指参与市场交换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每个人能够自由支配本人的财产权和劳动权,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中去。就市场本身来说也是自由的,受着“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亚当·斯密最终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思想家们的核心问题,即人的权利的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解决,这一论述也彻底扭转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对人的权利的论证路径。

——摘编自李宏图《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商业社会”理论》

材料二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造成不合理社会的根本在于竞争,普遍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危害。傅立叶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认为工业主义的生产毫无秩序,不能按比例给予报酬,不能保障生产者即雇佣劳动者从增加的财富中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因而他主张建立不仅能解决失业而且能取代现存制度的新制度——“和谐制度”。和谐社会的基层社会组织叫做法郎吉,在“法郎吉”中不仅生产领域的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流通领域的商业劳动要联合协作,而且家务劳动、教育劳动、科学劳动、艺术劳动也要联合与协作,整个社会要把这七种劳动组织起来形成协调而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詹真荣《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

材料三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产生了垄断,垄断的产生又加剧了各国大垄断组织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同时垄断组织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意味着加强对于劳动人民的掠夺。19025月,美国爆发无烟煤矿工人的大罢工,罢工持续时间甚长,煤矿主顽固地拒绝工人的合理要求。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实行干预,这一年10月,他把煤矿主和工会领导人召集到白宫进行磋商。当时煤矿主无理地要求政府动用军队迫使工人停止罢工,这激怒了罗斯福,他告诉煤矿主说他准备动用军队去剥夺煤矿主的所有权,然后由军队来生产无烟煤。结果煤矿主屈服了,不得不提高工资10%,工作时间减到9小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阅读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构建的“商业社会”的特征,如何理解亚当·斯密进行的是“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的另一种启蒙”。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傅立叶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面对“竞争所带来的不合理社会”,19世纪上半期社会各阶层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垄断产生的原因。简要说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
2021-08-26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最后十年以来是美国巨大飞跃的时代。每个人的收入都在增加,尽管增加的幅度差距很大。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重要的是中产阶级的发展和繁荣。秘书、会计、中层经理的工资增长了三分之一。工人收入也有所增加,尽管基数较低且增速很慢。钢铁工人的工资仍然增长较快,但是在有大量女工、非裔工人的行业,工资增幅很小,南方几乎所有的工业也是如此。可是,这些行业的某些工人家庭,由于女性和儿童外出工作以弥补丈夫和父亲收入的不足,家庭收入有所提高。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受到崛起的新兴消费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   在美国,向整个社会传播消费主义观念的过程从19世纪末期美国经济开始腾飞时就已开始,并且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膨胀而日益加快。20世纪初,美国就已展现出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特征,到了20年代以后,大众消费主义在美国社会居于支配地位。赚钱就是为了享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信条。尤其是在柯立芝担任美国总统的时代,大众消费主义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及其全球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19世纪末以来出现巨大飞跃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以来大众消费主义的影响。
2021-05-13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正泰博文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