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由于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行为,历史上人的活动的结果和作用即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与行为者的主观目的是相联系的,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观目的与客观作用一致的形式,可称为历史的自觉工具,反之,则称为历史的不自觉工具。但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它一旦产生,其价值和影响就不再局限于行为本身,都已经载入史册,都对历史发展产生了作用。

——董小川《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问题——主观意志与客观效果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证。(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下表是1840-1910年英国进口模式统计数据,从中可知当时的英国
占总进口的现金价值百分比
年份食物、酒和烟草原料和半成品制成品
184039.756.63.7
186038.156.55.5
188044.138.617.3
199042.132.925
19103838.523.5

A.已经放弃自由贸易政策B.逐步丧失工业垄断地位
C.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D.出现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美关系不仅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也是具有广泛世界影响的双边关系。对中美关系的研究始于19世纪20年代,最初目光聚集在对华航海贸易上。

材料一 中国的丝绸、瓷器、棉布和茶叶早已吸引着北美十三州的人民,特别是茶叶贸易,更激发了十三州人民的反英独立运动。……1784年,美国在建国后派出第一艘开往东方的商船“阿特莱”号,目的是用它满载的人参去换取双倍价值的中国新鲜茶叶。同年,美国商人罗伯特·莫理斯和丹涅尔·巴驾联合打造了一艘名叫“中国皇后”号的360吨的木帆船,从纽约启程,横渡大西洋,绕过好望角,经过188天航行,最终驶进了珠江,停靠在广州南郊黄埔港。美国商人在广州将带来的人参、羽纱、毛皮、铅和棉花抛售一空,然后收购茶叶、丝绸、瓷器、南京土布和无数惹人喜爱的商品。“中国皇后”号从广州装载的中国货共有4498担,其中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占了全部货物的三分之二。其余的货物有土布24匹,瓷器96担,丝绸490匹,肉桂21担,还有黑胡椒、银器、漆器、牙雕、丝手套和服装,总共值银71767两。这些中国商品对美国人展现了一个新天地,预示了将在美国社会上掀起一股比欧洲大陆已经晚了许多的中国热。航行进行顺利,商业上更是十分成功,为投资者获取了相当于总投资额四分之一的利润,获取净利30727美元。新英格兰商人从此喜出望外,赛伦、波士顿、普罗维登斯、纽约、费城的商船相继开赴广州,迎来了美国商船开展中国贸易的热潮。……到1803年,美国对华贸易总值不但凌驾于英国之上,而且超过了欧陆国家对华贸易的总和。

——摘编自《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由于独立后美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农业国,没有工业品可供出口,因此中国在早期的中美贸易中一直享有顺差,美商主要用白银支付逆差,从而使中国得到相当多的硬通货。为缩小贸易逆差,美商从19世纪初开始,也紧随英国鸦片商向中国走私鸦片。

第二次美英战争后,美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道路,对华商品贸易中的本国工业品逐渐增加。1826年,美国开始对华输出自产棉布,约值1.5万元;1835年,输往中国的美国棉布已价值17万元;1838年更增至50万元,该年度美商在华贩卖的英国和欧洲的棉布价值只有2.5万元。

——摘编自金卫星著《中美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美贸易初期发展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初美国对华贸易呈现的新变化,简析产生变化的历史原因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