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80年,英国政府推行5~10岁义务教育;1893年,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1岁;1918年,将义务教育年龄规定为5~14岁,并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年龄提到15岁。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机器大生产的需求B.福利国家的建立C.代议制民主的发展D.世界工厂的形成
2 . 如表是一组美国20世纪农业发展状况的数据统计,表中数据反映出20世纪的美国
年份农场数量(万个)农场面积(万英亩)农业劳动力人数(万人)单个劳动力经营面积(英亩)
190057484130116872
1945585.5114160832.5137
1980230.9104200370.5281

A.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逐步下降B.农场面积随领土扩张不断扩大
C.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效益提升D.生产效率低导致农业劳力流失
2022-04-09更新 | 360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贺州、河池、来宾市2022届高考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棉布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百分比

年代向欧、美输出(%)向欠发达世界输出(%)向其他国家输出(%)
182060.431.87.8
184029.566.73.8
186019.073.47.7
18809.882.08.2
19007.186.36.6

主要工业国家重要地位的排列顺序

位次1860187018801900
1英国英国美国美国
2法国美国英国德国
3美国法国德国英国
4德国德国法国法国

——均摘自(美)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1-12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届高考最后冲刺精编押题预测仿真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主张“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把世界近现代史划为首尾相接的四个阶段(如下表)。

时段特征主要线索
第一阶段:始于西欧中世纪晚期,现代化的准备阶段农业文明不断瓦解,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发生。
第二阶段:17.18世纪,现代化的起动阶段主要在西方国家发起,政治革命、工业文明和思想解放构成时代潮流。
第三阶段:经历了约200年,现代化的成熟和发展阶段“成熟的“现代社会在西方出现,西方的现代化向全球扩张,呈现出冲突与整合的色彩。
第四阶段:大致从二战结束算起,现代化出现新的转型迹象西方国家似乎出现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非西方国家还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现代化”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的汽车振动大、噪声大、效率低。欧美主流文化阶层将汽车看成是暴发户象征。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导致汽车成本居高不下,成了名副其实的富人玩具。1913年,福特公司底特律工厂投产,福特给员工制定日薪不低于5美元的较高工资标准,工厂安装了生产流水线,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T型车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当时汽车均价在5000美元左右,但T型车降价至260美元。福特公司海外市场拓展不只是生产销售福特汽车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的传播过程。欧洲汽车制造商以生产豪华车为主,这就把低端车市场留给了T型车。1922年,福特T型车产量达18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6%。20世纪20年代中期,战后世界各地经济得以恢复并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丑陋廉价的T型车已不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927年,第15007033辆T型车走下生产线,T型车停产。

1929年,沈阳民生工厂根据张学良的指令从美国购买了瑞雷号载货汽车散件,通过对汽车的拆装测绘和试验,初步掌握了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1931年9月19日,奉天《盛京日报》记载:“民生工厂自制国产汽车40辆工程将告竣……样式精美,轻便异常。”但由于九一八事变,民生工厂未组装成车的零部件均被日本侵略军掠夺一空,民生工厂创办的民族汽车工业毁于一旦。

——摘编自《T型车时代福特汽车公司海外拓展初探》和《中国汽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T型车畅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福特T型车停产的原因和近代中国民生汽车生产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部环境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3年,有英国企业家宣称:最初,自己单独经营一家企业,后来有了几个合作者。当实业超过了合作者所提供的资本,于是,就组织了股份公司。现在,又需要把若干股份公司集合成为我们所谓的一种联合。这说明“联合”
A.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B.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D.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反映了1913年有关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
A.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
B.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C.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大事年表 
英国1802年,颁布《工厂法》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1836年,工人阶级发动宪章运动争取普选权
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
美国19世纪50年代,两党制最终形成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 
1898年,美西战争后势力侵入菲律宾、古巴等地 
法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50年,巴尔扎克完成《人间喜剧》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德国1844年,普鲁士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1年,德国统一并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1882年,德、奥、意三国建立军事同盟

上表为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历史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洪武后期开始.明代官方的户口统计数字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即便是在“仁宣盛世”时,官方的户口统计教字也只有900多万户,5000余万口。较洪武十四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事实上,明代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中叶后商品经济的相对繁荣,使明代的实际人口一直处于不断增长之中。从洪武二十六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150年中.北方五省的实际人口即1550万人增至2670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3.4‰。南方地区虽然农业可开发土地的数量不如北方,但由于农业生产力的相对提高、商业的繁荣以及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也相对增强,并促进了人口的潜在增长。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对欧洲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人口的进一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增长早已开始。尽管19世纪期间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1914年时欧洲大陆的人口却是1750年时的3倍以上。此时农业和工业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在农、食、住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方面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俄国以西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饥荒已成为对过去的回忆。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此外死亡率也因预防或治愈疾病而急剧下降。接种疾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障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因而,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1900年的40100万和1914年的46300万。欧洲的这一增长率比世界其他地区高得多,以致改变了世界的人口平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西方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引发中、西方人口变化的原因,并谈谈对人口增长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