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两次工业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某个生产环节”的名称及其两项代表性发明,并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

材料二   由于19世纪工业领域面临的技术课题已经相当广泛复杂,单凭娴熟的工艺已无能为力,为了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便只能求助于近代科学理论,只能让各种掌握了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来充当主要角色。正因为这样,科学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在哪两个国家表现得最为突出?

材料三

表1历史学科学业质量(部分)

水平

质量描述

1

能够知道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能够在对史事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摘自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   一首诗歌

内容如今我们每人所吃的面包,
都用蒸汽机和涡轮机烘烤;
也许有朝一日,面包
将由机器塞进我们嘴里。
特劳泰诺有两个教堂墓地,
一个是穷人的,一个是富人的;
即使在阴曹地府里,
穷鬼与富鬼也分成贵贱高低。
出处英国《特劳泰诺周报》(1869年)

—一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


(3)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从史料的角度,沿着材料三表1的提示,谈谈您对表2诗歌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达21810公里。一五计划时期,全面改造旧中国铁路落后面貌,同时将新线建设放在西南、西北地区⋯⋯1991年,国家启动高铁科研攻关计划。2005年制定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建设目标,强化了高铁建设“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第一条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威际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大步走向海外,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大方向。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德国两国铁路发展状况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建设对新中国发展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中美主要展品对比

国家代表性展品
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美国世界最大的1400马力蒸汽机、电报机、电话、照相机等

——据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中美主要展品对比

国家代表性展品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据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列举宋朝相关史实加以证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6年费城博览会中美两国展品的不同之处,据此你能得出哪一结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10年上海博览会的中国展品的变化及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之后的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187031.8%23%13.2%10%
191314%38%16%6%

——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撑的政治、经济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科技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出现的现象,并分析其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如果说工业革命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英国汉斯·毫斯赫尔

材料三:两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在世界上牢固地确立了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形成垄断,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是资本主义因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一概括蒸汽机诞生的历史意义。
(2)简述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的演变历程。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6 . 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一   15—18 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材料二   19 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 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表 (相当于百万吨煤)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7 . “工业4.0”在德国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概念,颠覆了以往制造业的新思维,也改变了国家间的力量结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拉开帷幕,其交通领域的发明是什么?简述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和外部优势各是什么?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引领这一次变革的主要是哪两个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分别有何创新。
(3)受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哪一事件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也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外因是什么?并简述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表(1860~1900年)

年份位次
186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187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90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1900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