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与技术创新。

材料一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工织机,毁掉了它的手摇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二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印度的?
(2)请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加以说明?
2022-01-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西北四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英国人清晰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方面的巨大潜力。17世纪王公贵族创建英格兰第一个科学社团皇家学会,社会上层慷慨资助科学研究,科学家日益成为一项中产阶级青睐的时量职业。到工业革命来临之际,首都伦敦和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普遍出现兴盛的科学活动,独立科学家巡游各地举办讲座,讲授与工业革命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吸引大批民众参与。民间对科学技术兴趣浓厚,各地爱好者组成读书会;自愿组织逐渐发展成为社团。英国政府认为皇家学会等社团是国家的知识宝库,应给予种种方便,政府的鼓励态度使科技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摘编自赵文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科技社团》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核心工业(化工工业与电力工业)的技术发展更多是由科学家与受过高等教育训练的工程师们主导的。工程教育在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大规模化工工业的发展单靠化学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必须要有大批掌握严谨的数学、测量、机械以及电力知识,能与化学家合作的工程师——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并非传统的手工艺人和技师可以胜任——这就需要一个社会化的高等教育系统……美国的工程教育自19世纪中期开始快速地发展起来。一批新的大学被成立,如成立于1865年的麻省理工学院和成立于1876年的斯蒂文斯理工学院等,并开始设立工程类学科,20世纪20年代,由于工业企业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全国性的技术教育和培训网络在美国建立起来。正是这一系列的转变,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石。

——摘编自封凯栋《发展转型与自主创新;基于工业革命历史经验的讨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科技社团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特点。
3 . 【19世纪末英美关系】

材料   1896年起,英国对美国的外交旨在运用战略克制以期弱化同美国之间的地缘竞争。在白令海峡捕鱼权问题、巴拿马运河问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双方相互协调、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这种“共容”给当时(大英帝国仍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社会带来的福祉,离不开极少数杰出外交家(如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侯爵)或政府首脑(如美国克利夫兰总统)的斡旋,从而使英美两国从冲突螺旋的窘况中平稳退出。

美西战争爆发后,英美之间的“利益共容”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双方的贸易和金融既得利益者成了改善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英国也在美西战争期间对美国表示支持……美西战争爆发时,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态度不同,英国的公众舆论、国内主要报纸杂志几乎压倒性地支持美国在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行动,大量政治社团向英国政府公开表示支持英美友好,媒体和公众的这些立场也为政府所接受。

英美关系研究存在一种惯性思维,不妨称之为“文化解释论”偏好,即认为英美在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存在亲缘关系,一般不会倾向于兵戎相……凭借大西洋、太平洋之辽阔海城的屏障,颇具贸易大国色彩的“自由主义”美国似乎更容易与英帝国分享“相容利益”,从而有别于德国在欧陆采取的进攻型现实主义崛起路径。

——摘编自赵斌《“利益共容”与新型国际关系建构一英美、英德关系(1898-1945年)的历史镜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9世纪末对美国运用战略克制实现“利益共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在19世纪末实现“利益共容”的影响。
4 . 【美国经济发展】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根据材料,分阶段简要概况杜邦公司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调整的历史背景。
2021-07-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业革命】

材料   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变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两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国家、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及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工业3.0中美国等西方国家社会结构发生的新变化。
2021-07-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英国的工业革命

材料   19世纪60年代,蒸汽机汽车开始在英国流行,当时各城市仍是以马车为主的无序混合交通,人们对这种操纵性能还不太可靠的“行走的锅炉”又爱又怕。那些服务于马车业的车夫、马车生产商等害怕失去生意,极力反对汽车。英国议会1865年通过的《机动车法案》规定:蒸汽机车在城区内、外的时速限值分别为3.2公里和6.4公里;城区禁止车辆鸣笛;必须配备一名专职“旗手”在车前50米以外步行引导,不断摇动红旗为机动车开道。该法案被称为“红旗法案”。随着汽车技术趋于安全实用,法、德等国汽车工业迅速赶超英国。1895年后,英国才废止该法案。

对于该法案,学者们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该法案是既得利益集团精心运作的结果,它直接导致英国失去了成为汽车大国的机会。因此,政府应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绝不能保护落后生产力。还有学者认为:“红旗法案”是道路交通法的先驱,其体现的重要理念和制度,影响至今。将“安全和秩序”置于“技术和效率”之上,似乎不应备受诟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旗法案”最终被废止的原因。
(2)综上所述,谈谈你从“红旗法案”的存废得到的启示。
2021-05-17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以前,并不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渐次展开,英国展露出一个现代世界第一强国的面目。世界史上曾有这样的时刻,用不拘字眼的话可将英国描述为:世上唯一的工厂、唯一的大规模进出口国、唯一的货运国、唯一的帝国主义者、几乎唯一的外国投资方,而且也是世界唯一的海军强权、唯一拥有真正世界政策的国家。

材料二 到1870年,“世界工厂”仅仅拥有世界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蒸汽动カ,生产了远不足世界一半的钢铁。到19世纪80年代,即便在以前占主导的生产行业,英国的相对落也不难看出;到19世纪90年代初,在钢铁这一工业化关键商品的生产中,美国和德国双双超过英国。从此往后,英国仅为一组工业强国中的一个,不再是工业化的领头。事实上,在工业列强中,英国的地位最为疲弱,而且显出最明显的相对衰落的迹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自埃里克霍布斯绝姆《工业与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英国“相对衰落”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 15-16世纪,随着沟通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也随之出现。16-18 世纪,西欧国家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的展开,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化运动。以它所提供的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成熟。到了19 世纪末20世纪初,即西方国家工业化获得巨大成就和垄断制确立之际,在西方国家统治、控制落后农业国家和地区的条件下,终于形成了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从而实现了近代世界经济的整体化。

——摘编自周友光《两次工业革命概述》

材料二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文明世界的经济都是以农为本的,从根本上说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本身带有封闭性,因而成为各地区、各国间横向联系的障碍。资本主义兼具开放性和扩张性,它以暴力或和平的方式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各地的廉价原料。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它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对海外进行资本输出,从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了欧美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2021-04-2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社会保障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

1601年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史称“旧济贫法”),建立“贫民习艺所”,强迫贫民劳动
1883—1889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法令,批准由国家建立健康保险计划、工伤事故保险计划和退休金保险计划
1905年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后又相继制定了“教育法”“退休金法”“劳工介绍法”
1911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包括工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20世纪30年代法国通过立法,规定为低收入的劳动者提供补贴和援助
1945—1947年法国连续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最终形成了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全民社会保障网
1946年英国通过囊括失业、疾病、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保障的国民保险法,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享有保障
1948生英国宣布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

——据周弘《欧洲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摘编、整理


依据如表内容,概括归纳"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摘编自李琮主编《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材料三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为了追逐最大限度利润,大大推动了资本的输出,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摘自李琮主编《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使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并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各举两例)。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