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工业化中的近代铁路交通问题近代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铁路交通一直是绕不开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一主题,请根据提示完成一下学习活动。


(1)第一步:在收集到的下面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分别结合资料信息说明能否印证活动主题的理由。

(2)第二步:为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评估与说明。
①位于英国约克郡的大英铁路博物馆收藏的大量文字记录原件。
②美国实业家、“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所著《瓦特传(工业革命的旗手)》
③卡罗尔·里德执导的电影《开往慕尼黑的夜车》(1940年)
(3)第三步:根据下列两则材料解释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1850年《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世界铁路建设大事记


1804年理查·特里维西克制成了世界第一台蒸汽火车
1825年世界上的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成功通车
1837年古巴第一条铁路通车,英国提供资本,用于运输蔗糖
1851年智利第一条铁路通车,用于运输铜矿
1853年英国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
1869年美国两家公司合力建成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
1872年日本政府修建了第一条铁路通车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通车,由英商怡和洋行擅自修建
1893年德国政府制定了从欧洲经小亚细亚、直抵波斯湾的铁路修建计划
1894年德国工程师威廉·普利斯曼制造出一台柴油机车
1904年俄国政府修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完工,增强了对远东的扩张

2 . 1870年美国几乎没有电气设备工业,9年以后,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到1890年,电气产品的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电气工业是经济的支柱B.电力取代了蒸汽动力
C.新能源的发展速度较快D.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2020-12-08更新 | 258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义利论是关于道德规范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及人们如何对待两者关系的理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
材料二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义利观的演变”为课题收集的史料表

史料
观点评价



“夫士习之坏,向第阴背夫义以从利耳,今则显然逐利,并不知有义之名。民风之坏,向第尚力而未能重德耳,今则长幼无序,且并不知有贵贱之分。”(《筹办夷务始末》)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但仍然没有突破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体系的范畴。



“故天演之道,不以浅夫、昏子之利为利矣,亦不以溪刻自敦、滥施妄与者之义为义,以其无所利也。庶几义利合,民乐从善,而治化之进不远欤。”(严复《天演论》)
B

材料三 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年)的创业史年表(部分)
1870年 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
1879年 通过暗中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许以回扣或别的企业不曾给予的好处等手段,形成了遍及全美的标准石油托拉斯。
1890年 公司已经控制了全美的大多数石油企业,也控制了全世界石油工业70%以上的市场。
1892年 创办芝加哥大学,开历史上独家对一所大学捐款之最。
1902年 建立教育总会,是一战前最大的、有系统地资助黑人教育的组织。
1911年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公司违反了《反托拉斯法》,并将它拆分为34家新公司。
1913年 创建洛克菲勒基金会,其宗旨是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传播、预防和缓解痛苦、促进一切使人类进步的因素,以此来造福美国和各国人民,推进文明”。
——据CCTV节目组
《公司的力量》、资中筠
《财富的归宿》等

漫画(创作于1903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对义利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义利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的观点折射出近代中国人对“义与利”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参考材料二中评价洋务派观点的方法,选择顽固派或维新派的观点进行评价。
(3)据材料三,指出洛克菲勒创业史的突出特点。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解读漫画的寓意。
2016-12-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高三高考二轮总复习高考命题常考题型历史试卷5
4 . “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赞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材料表明
A.科学的神秘性B.企业家推崇科学
C.科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D.科学的价值在于盈利
2020-06-2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单元测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美国,曾有宗教保守派视铁路为“将不朽灵魂引入地狱的撒旦装备”,但很快“贫困的牧师们匆忙改信了蒸汽机,不久就在机车油门上看见了上帝之手”。大都市气势恢宏的火车站成了与大教堂一样的地标性建筑。这表明铁路建设
A.引发了价值观念更新B.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增强了殖民扩张动力D.动摇了民众对上帝的信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向导的,其代表人物对美学和哲学精神的重视更甚于客观主义和怀疑主义。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的思想方式。他们继续崇尚和相信不可知和幻想的事物。他们仍然试图找到哲学家们所说的能将普通金属变成黄金的石头。他们继续相信占星术,并把它与天文学混为一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出文艺复兴的侧重点在哪些领域?又有怎样的局限性?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汲取的东西要比后者从它那里得到的多得多。在早期阶段科学并不是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科学的利用也就是少量的、零星的——甚至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也是如此。但是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从属的地位:它已经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了新工业。

——同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不同作用,并举出两例“全新工业”?

材料三   (90年代以来)可以说,谁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优势,谁就掌握了未来。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的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观念形成的背景。综合材料一、二、三你得到哪些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数人并没有选择吃的权利。不过,这一情况随着人类社会步入近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食物的大交换.

十五世纪末,新大陆被发现后,美洲特有的农作物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像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教命口粮。到1800年左右.取材于美洲的蔗糖已经成为欧洲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不过,家畜的过快繁殖也引.

发了美洲的生态危机。.至少在欧洲,新旧大陆之间的食物大交换。间接促成了一个更为平等社会的出现。当然,欧洲这种平等的背后是上千万背井离乡的黑人奴隶的血泪史。

食物的工业化

工业化食品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存和运输两大问题。1835年、1871年.美国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国人卡尔·冯·林德在大西洋两岸先后发明了制冷机和冷冻机;同时,借助同时代铁路和航运技术的发展,大宗肉类食物的跨国和远洋运输不再是问题。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温情脉脉”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所追求的效率和价值所取代。但总体而言,民众尤其日益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吃的权利。

食物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今天,麦当劳金色拱门的标志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象征。西方食物在向全球挺进的同时,必须经历一个被“地方化”的过程。也就是必须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

如肯德基公司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推出了粥、油条和大饼等产品。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物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消了工业化食物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

——摘编自张旭鹛《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以来食物的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历史时期或全面综合考察皆可,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8 . 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电梯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高层住宅,能更高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居住面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业革命催生了新的价值理念B.经济布局得以优化
C.科技进步助推生活方式的革新D.社会结构发生巨变
2020-02-20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0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①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②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③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生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年至1913年间,①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34800公吨16251213公吨……②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③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说明物资流动;②说明人们的时间观念改变了:③说明促进了经济发展。
材料二:工业化。①说明新型肥料(化肥)得到使用;②说明粮食储运条件得到改善;③农牧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历史结论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也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

2019-06-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7课 两次工业革命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节选)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记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75年法国第一座发电厂在巴黎建成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
1879年德国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机机车
1879年美国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
1882年美国爱迪生在纽约市建成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1890年美国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2180万美元的产品
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
1907年德国23.3万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以上,居各种动力之首,占动力总数的30.6%

材料二与世界有电的历史几乎同步,1879年中国上海公共租界点亮了第一盏电灯,随后1882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公用电业公司一上海电气公司。

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同年,华裔商人成立广州电灯公司,开始了民族资本创办电力的历史。

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北洋军阀政府在天津签约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并于1906年开始了中国交流电的历史。到191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有电的地方仅是上海、广州、北京、香港等中心城市和租界内,中国电力工业处于刚刚起步的幼芽状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电力工业诞生的意义。美国、德国在电力工业中的成就折射出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一领先地位所产生的影响。

(2)综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电力工业起步的社会背景和中国电力工业的特点,并指出我国电力工业兴起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