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地点创办者企业名称
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
1872年广东南海陈启源(沅)
1899年江苏南通大生纱厂


(1)将材料一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材料二   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但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和主要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材料四   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材料四中的F2可能是哪些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19-05-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英国是原发型工业化国家,中国则是后发型工业化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资产阶级在殖民地大肆掠夺:有人统计,1757~1857年间,英国仅从印度就攫取了价值10亿英镑的财富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大批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根针就要分成十八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4800枚针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
(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36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精编版)

4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陵机器制造局创办于1865年,位于南京聚宝门外扫帚巷西天寺。1869年,该局已能生产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炮车及枪弹。次年,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基兴建火箭分局。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分局。1879年,归并乌龙山机器局。1881年,仿制成功美式加托林轮转机枪(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仿制成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四门神机连珠炮)。

——徐泓《徐建寅与金陵机器制造局》

材料二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之一。创办人张謇,江苏南通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从1917年开始,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摘编自百度百科《大生纱厂》

材料三清政府对工商业征收苛捐杂税,直接打击了民族工商业。其中破坏性最大的是厘金制度。自1894年到1902年,清政府通过厘金制度,每年所获收入在1400—1600余万两之间……至中央或地方当局以军需、河工、赈恤等名义勒令工商业“报效”款项,更难以数计,种种勒索苛攫,无异在工商业者身上缠以条条锁链,四肢捆缚,血液不通。

——摘编自尚和平《封建主义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金陵机器制造局属于哪一类型的洋务企业?这一类企业创办的口号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生纱厂在民国初年迅速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因角度分析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为商埠,并允许英国在广州派驻领事。
1862年,华侨黎先生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经营进出口业务,是近代华侨投资之始。
1879年,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
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灯分公司。
——摘编自孙毓棠、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在1929年,政府摆脱了列强依靠不平等条约强加在关税率上的限制。……政府通过禁止使用银两,在1935年宣布法币为唯一法定货币,开始整顿货币制度上的混乱……从1931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满删除外)以年率6.7%增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 1898年创办的大生纱厂

1953年沈阳第一机床厂 2016年中国超算登世界第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概括广州的近代化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1931—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四家由澳大利亚归国华侨兴办的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它们不仅给当时的上海人带去了最时髦的购物方式,还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百货业。在那个提倡“实业救国”的年代,这四大百货公司成为华人资本的一个典范,孙中山先生就对百货业特别有兴趣,他本人还购买过“先施”公司的股票。而四大百货的成功并不是一夜成就的神话。
【材料二】 (这些百货公司)男职员全部都穿“中山装”,女职员全部都穿蓝色的旗袍,全公司的职员都穿黑袜黑鞋,早上公司没开门,全部职员都进来了,限定一个门进来。所有的职员每个人都有一个胸牌,号码是“1”开头,你就在一层上班,是“2”你就在二层上班,所以那些管理员一进门就看你的号码,就知道你是在哪层上班。
【材料三】 四大公司对中国近代商业的创新还有很多。比如,1917年的上海,女子就业人员非常稀少。但是,先施公司却率先雇佣女店员。永安公司不仅紧随其后,还把出众的女店员,比如把销售康可令金笔的小姐当作明星一样来宣传和炒作。还经常在商场内组织职工进行大型时装表演,并首创企业生活类杂志《永安月刊》来引导消费。另外,发行礼券、代客送货、美容表演、邀请电影明星演唱、赠送奖学金等一系列促销手段,都是这一时期具有永安特色的销售方式,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材料四】 顾客至上、职员统一管理、广泛吸纳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这些是现今全世界通行的管理措施,而在半个所世纪前的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已经广泛实施了,它们就是四大百货公司屹立商场屡试不爽的法宝。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上海四大百货传奇:实业救国时代的归侨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够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兴盛的主要原因。
(3)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缩影,但总体来看,近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是十分曲折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客观原因。
7 . 近代一批仁人志士提出“商战”,发展实业,以争取利权,挽救民族危亡,可称之为“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其发展与抵制洋货运动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材料二 1925年上海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由于运动期间禁止提取洋栈货,引起煤荒和粮价上涨,既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商业利润,又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现心理恐慌,运动难以持续下去,于是,在资产阶级各团体的纷纷要求下,上海总商会同意提取英日货。同时,帝国主义为了反抵制,工部局停供华商电力达2个月之久,导致上海13家华商纱厂被迫停工,工人失业6万多人,损失326万元以上,严堂危及上海民族纺织业的生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指出1925年抵制日货运动“难以持续下去”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8 . 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它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摘编自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兴公司在三次战略调整过程中性质的变化。

(2)运用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兴公司在历次战略调整中是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1872-1894年各类企业厂数与资本额
年代
商办企业
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
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教(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 697
19
16 196
103
28 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2.477 4
3 792
江苏
149
1 139
1 288
14.267 8
2 588
安徽

386
386
2.468
1 622
湖北
17
515
532
3.679
3 414
云南




932
贵州

17
17
0.060 6
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2014-06-13更新 | 13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临海市杜桥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入大机器生产方式,以契约工人作为劳动力,投资于近代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分散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有别于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这便是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后的10年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1913年中国现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现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另据估计,中国现代工业1914~1920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3.8%,面粉、卷烟等轻工业年增长率超过了20%。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36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8%,加上工场手工业产值是20.5%。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也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7%,加上工场手工业是23%。而在这少量的现代工业中,民族资本经营的又是非主体部分。其力量之弱可见一斑。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