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二战后民营经济的命运与国民政府的统治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后国营与民营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1945—1947年)


年份产业1945年1946年1947年
国营民营国营民营国营民营
基础工业20.080.023.876.243.956.1
民生工业6.193.927.172.938.161.9
出口矿产100.00.0100.00.0100.00.0

——摘编自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有学者对中国的工矿企业、金融和商业的资本及比重做过统计,认为1936年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比重相差不多,分别为49.21%和50.79%;但1947—1948年国家资本则上升到58.43%,民间资本则相应下降到41.57%。

——摘编自虞和平:《抗战后国家资本膨胀和垄断问题再研究》

材料三   造成战后民营企业陷入困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点:战后美国商品大量倾销中国,民营企业无法与其竞争……内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紧了对中共解放区的经济封锁,实行严格的禁运政策,限制物资出镜,在销售市场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几乎所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由于物价暴涨,一般资本家卖出成品后所得现金往往买不回相应数量的原材料,“虚盈实亏”,这样连简单再生产也不易维持了。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1)据材料一、二,归纳其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营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与国民政府统治之间的关系。
2018-11-24更新 | 555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曲折地发展。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但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19-04-13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族资本机器工业的力量是很微弱的,绝大部分是轻工业,以纺织工业占绝大比重,面粉工业在民族工业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1898年上海第一家较大的民族资本面粉工厂——阜丰面粉厂开工生产。以经营钱庄起家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官僚朱仲甫合作,于1901年在无锡创办了保兴面粉厂。1902年保兴改名茂新。1912年荣氏兄弟又创办福新面粉厂于上海,1913年租办中兴面粉厂(后改为福新四厂)增建福新二厂(1914年开机)。1913年以前荣家茂新、福新面粉工厂系统还只有四个厂子,1919年增加到了八个厂子,每日夜出粉能力从大战前的一万三千九百袋增加到四万二千袋。

——摘编自王方中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稿(1840-1927年)》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企业起,到1927年国民党的统治开始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人先后设立了三千多个工矿、交通和现代金融企业。其间在本世纪(20世纪)初收回利权的运动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还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但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的风雨经历中,又有备受压抑不能发展的一面。而且在发展与不发展的交织中,不发展的一面处于全过程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荣氏面粉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并谈谈你从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得出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九年,杨树诚将历年积累的资本在徐州筹建宝兴铁工厂和勘探钻务处。

徐州交通便利,是苏北、鲁西、豫东的小麦集散地。杨树诚见猎心喜,为寻求更大利润,于民国十年底筹建徐州宝兴面粉厂,是为杨氏独资办实业的新起点。

材料二 民国十七年,集资本60万银元,来蚌埠兴建宝兴第二面粉厂。工厂很快垄断了皖北一带的小麦,所出产价廉物美的宝兴“洋面”充斥市场。杨树诚在厂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采取增开夜班、对工人延长工时、严格惩罚制度等手段。与此同时,他不惜用巨款贿赂当地军政要员,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结拜成异姓兄弟,以求得他们的保护。

材料三 “七七”事变后,徐州、蚌埠成为战略要地,杨树诚本打算将这两处面粉厂迁往内地。此时国民党大军云集徐蚌,军队亟需面粉,李宗仁约见杨树诚。杨听罢,慷慨地说:“好吧,我听兄弟的,厂不迁了,全力以赴,日夜开工,确保五战区的军粮供应无虞。”

—上述材料皆摘编自《蚌埠市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树诚兴办实业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树诚第二面粉厂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树诚的企业没有内迁的原因及其面粉厂的发展前景。

2018-10-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年荣宗敬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见下图)。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荣氏兄弟也由此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福新面粉公司在该段时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肥料不足和生长缺陷的各自表现,并指出民族工业生长缺陷的根源。
6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地点创办者企业名称
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
1872年广东南海陈启源(沅)
1899年江苏南通大生纱厂


(1)将材料一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材料二   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但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和主要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材料四   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材料四中的F2可能是哪些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19-05-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英国是原发型工业化国家,中国则是后发型工业化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资产阶级在殖民地大肆掠夺:有人统计,1757~1857年间,英国仅从印度就攫取了价值10亿英镑的财富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大批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根针就要分成十八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4800枚针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历史最长者当数海上保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投保海上保险,类似于现代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后来船上的船长、船员也可投保。到16世纪,又发展到承保旅客被海盗绑架而支付的赎金。17世纪的英荷战争中,英国与荷兰的贸易遭受严重打击。不久,经英国皇家特许批准专营海运保险的英国皇家交易保险公司和伦敦保险公司先后成立。

——摘编自郭颂平《海上保险学》

材料二   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历史

中国境内第一家保险公司是由东印度公司鸦片部于1805年在广州设立。

1885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办的“仁和”和“济和”保险公司是中国人兴办的最早的保险公司。

1885年-1911年,华商保险公司共创有35家。而截止到1900年,共有52家洋行代理148家外商保险公司。

1914年-1925年,新设35家华商保险公司。

1926年,中国的银行也相继投资于保险业。截止到1935年,银行和政府投资的保险公司迭12家,   资本共计2070万元。

材料三现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从1956年开始,独家经营中国国内保险业务。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的种种特权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全部退出中国。

1988年3月21日,我固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的保险企业——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设立。

1992年9月,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批准在上海设立分公司。

1994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功吸纳美国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大世界财团参股。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

1998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监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摘编自付菊《中国保险业发展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保险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近代民族保险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建国初期的保险业,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怎样的新变化?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民族保险业发展历程的认识。
2018-09-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
(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36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精编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采取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也并非弱国特有的现象。如英国长期保留传统的经济藩篱,据统计,英国在1796-1845年中的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35%.最高的年份达65%。英国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许多进口货物的关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后,欧洲国家响应英国,有保留地开放门户时间并不长。1879年,俾斯麦发表演说呼吁加强保护主义。他指出,广开门户使德国全部产业的发展和整体的经济地位蒙受损失,采取保护主义的一些国家正在繁荣起来。他指的正在繁荣的国家显然主要是美国,美国建国后不久即推行联邦财长汉密尔顿提出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通过一系列关税立法扶植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除了武力扩张、禁运等传统形式,还出现了外贸国家垄断制、反补贴、反倾销、最惠国待遇、促进企业联合建立卡特尔等保护手段。

——摘编自陆灵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嬗变》

材料二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卖国家利权,不能不令人大失所望。最后,他们总算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中找到了民权思想,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九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