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城市在18世纪60年代之前就已经遍布英伦各地了,不过按现在的标准,只能称其为“乡镇”。曼彻斯特因其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很快发展为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城镇。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蒸汽动力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立,到1821年时已经不少于66家,曼彻斯特随即成为当之无愧的棉纺织业中心,成长为大型工业城市。

——摘编自朱家俊《从曼彻斯特的发展历程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的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曼彻斯特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外商不借助本地代理人,“就不可能从内地买到茶叶”。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开始利用和依靠一批特殊的中介人物,就这样,到19世纪60年代,在各通商口岸终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买办队伍。而买办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仆役头目”、“贸易中介”,而成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进行扩张与渗透必不可少的工具。

——摘编自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在生活和交往方式上,香山买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徐润是晩清最接近西方社会生活的中国人之一。他在对西式日用器物和食品感兴趣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仍然心存偏爱……在饮食起居和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他开始崇尚和接受西方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其在家乡香山北岭村所建的竹石山房(即愚园),则具有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

——摘编自徐龙《香山买办与中国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买办阶层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买办生活方式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买办阶层的认识。
3 . 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者,十室而九

——1845年福州官员的奏报

材料二    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材料三    (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充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前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
2022-04-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材料三   1903年,通过德意志银行募集了40万墨西哥银元的股本金,香港盎格鲁·日耳曼啤酒公司的德国商人与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其生产设备、原材料从德国进口。该厂产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请你简要谈谈从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中得到的借鉴价值。
2021-05-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闽商是极具海洋个性的商人群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是闽商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统治者提出了开洋裕国的国策,并于1087年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受闽地农商并重社会习俗的影响,闽商通过山与海的互动,将山区特产与海洋贸易联系在一起。执中国造船技术之牛耳的闽商,驾福船沿海岸线向南、向北,开拓海外贸易市场,彰显了闽商独特的海洋个性,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外传。

——摘编自苏文箐《海洋文明的进程与闽商的早期发展》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闽商逐渐走向衰落。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福建所产的土布土棉失去了市场。作为闽商行销外洋的大宗商品——茶业,因不能与印度的大茶园相竞争而被排挤。印度制茶具有改良的及其及最好的培制技术。晚清,太平军四次入闽,山贼海寇滋扰不断,严重威胁闽商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编自刘锡涛《试析晚清闽商衰落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闽商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闽商衰落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闽商发展历程带给你的启示。
2020-08-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

时间(年)

圈地法案(条)

圈占面积(万英亩)

1700-1760

208

34

1761-1796

1482

298

1797-1820

1727

331

……自亨利七世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它越过自由农民土地占有制而直接实现资本主义农场主的大土地占有制,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称英国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的理解。
2020-04-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入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①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钤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②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票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厂织制,织成的布再由染坊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③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以福州和厦门为个案》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材料二、三;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出新特点的原因。
信息解读
材料一: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①说明销往海外市场。
材料二:农产品加工工厂的出现。②说明原料基地的建立。
材料三: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的成立。③新兴的农家手工业的兴起。
历史结论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2019-06-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16、17和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贸易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的状况”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对外交流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阶层,而另一部分人则丧失了土地财富,成为贫苦者。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

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社会上既存在着古老的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及传统社会的自耕农、商人、手工业者阶层,也有残余的奴婢、半奴婢阶层;既有演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裂变的同时,也进行着阶级改组,知识阶层、工商阶层、军人阶层已开始成长为新型的社会集团。传统的组织不断演化,新的社会群体激增,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已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元性表现在社会区域内,是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二元格局出现并愈益明显,一方面,沿海与城市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唐以后“富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古今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年份1840184318441845
货值524198145618023036192394827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年份184318451853
出口量17871322062894

材料二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


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

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l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1)分析材料一,指出这一经济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展商品的特点。
(3)据材料二、三,指出晚清时期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2019-04-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