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4 道试题
1 .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1843到1855年间,茶的出口由1300多万斤增加到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000多包增加到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上述变化可反映(     
A.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色彩B.近代生产方式正在中国缓慢发展
C.中国开始呈现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D.自然经济长期主导地位得以改变
2023-01-06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是晚清时期广东沿海某地区的居民离乡谋生情况。表中数据变化
A.反映了近代中国各阶层流动趋势B.与该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关
C.说明该地区居民受外来压迫严重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021-12-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对外贸易与经济变迁】

材料一下表所示为1895年和1931年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及占全国的百分比。


——摘编自茅家琦等《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

材料二近代中国各区域口岸进出口贸易值在全国贸易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可以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1895-1915年)为界限,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上海常占全国份额的半数,华南诸港约占40%。甲午战争以后,口岸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北部的华北和东北、中部的长江流域快于其他区域口岸的趋势。到1931年,华北、东北和长江流域的口岸在全国进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已有了极大的提高。华北、东北和长江流域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以及日本在这些区域政治经济势力的迅速增长,是我国港口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吴松弟《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和主要贸易港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变化的成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小农与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大批农民参与到商品经济活动中,曾一度出现了难以阻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势。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地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出现了所谓的“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甚至许多农民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为商人负担贩运,农民卷入市场活动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摘编自王权《小农经济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小农经济经历了极其深刻和复杂曲折的变迁过程:洋纱洋布的大量进口使农村土纱纺织日渐减少,并最终为洋纱所替代,传统小农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消费者和原料的提供者。同时,出现“富户不为商贾,有余资则占田招客户耕种”的现象;大量破产的失业小农开始离开土地,要不然进城务工或谋生,要不然闯关东、走西口、移民海外,再或者当兵、乞讨,当流氓、土匪等。在太平天国起义等农民斗争的冲击下,农村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地主为了招徕佃户实行减租的政策或者实行永佃制,这在客观上也弱化了佃户与地主的关系。

——摘编自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小农经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变迁的表现。
2022-05-14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世纪前后至6世纪,中国主要出口黄金和丝织品。由于航海技术难以胜任大规模海运,中国人很少远航,这一时期中国海上贸马主要由印度洋地区的波斯、阿曼商人操持。6-10世纪,阿拉伯商人成为印度洋贸易的主力,中国的陶瓷外销从有限的奢侈品贸易转变为大量的订制生产和出口,海上贸易扩及日本、琥球和朝鲜。10-14世纪许多中国大型船舶停泊于印度西海岸,改变了往日“外商来贩”的局面,中国也成为东海、南海和印度洋贸易的主导者之一。15-18世纪中期,中国的丝、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且不再经过无数的中间人和以货易货的方式,而是借欧洲人之手,把中国商品运到欧洲和美洲,换回中国亟需的硬通货白银,中国的海外贸易空间扩展到了全世界。

——摘犏自李伯重<中国海外贸易的空间与时间一全球经济史视野中的“丝绸之路”研究》

材料二 在19世纪后期,出口税高于进口税的协定关税制度,既不能“奖出",也不能“限入"。在1870——1931年这62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颏由1118988134海关两猛增至2342964719海关两,增长了19.69倍。其中出口值由55294866海关两增至909475525海关两,增长了16.45倍,出口商品由原来以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为主的格局逐渐向原料品转移;同期进口净值由63693268海关两增至1433489194海关两,增长了22.51倍。在此期间,众多对外贸易港口中,上海无论在中国总出口还是总进口中始终占据第一位。对外贸易的商品在上海集散,带动了上海对内贸易以及市内商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全国商业最繁荣的城市。

——摘编自刘明强《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趋势研究(1870-193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2021-11-17更新 | 880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同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少有100万美国人每天喝两次茶”,而直到1790年美国人口还不足300万,在费城,女人宁愿不吃晚餐也不愿没有一碟茶18世纪来到19世纪初,整个欧洲陷入“拿破仑战争”,欧洲商人在中国的贸易停滞下来,美国商人抓住机会,至181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约有三分之一转口到欧洲,为了鼓励对华贸易,美国政府给予对华贸易商人《航海法》和《税则法》的保护,茶叶关税延期两年缴纳等特别优惠待遇。中国茶商给予美商长期的赊销,这种信贷形式是美商将茶叶售出获得利润后才什款,时间为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有的洋商还会等到利千自己的国际汇率时才付款。据统计1784-1840年华茶输入美国数量变化如下:

年份1784179518051814182518351840
数量(担)302221147877715304096162108144150087

——摘编自李梦婷等《论鸦片战争前茶叶在中美贸易中的地位及其成因》

材料二   1866年左宗棠奏称:“闽省产茶,多在荒僻之区,日久采植,菁华势必日歇。而行销又以外洋商贩为大宗,每年春间,新茶初到,省垣洋商昂价收天,以广招徕。……故闽茶必专恃洋商,而洋商不专恃闽茶。”1889年邵武等地的头春茶和二春茶因质量低劣无法销售,被迫降价25.30%.“至近年茶商亏本之由,洋商措价之故,实因茶庄过多,每思侥幸朦混,制造粗率,烟熏水湿,气味不佳,兼以劣茶搀杂”.1880年,福州的茶叶出口达到顶峰,此后一直呈下跌趋势。

——摘编自熊昌锟(近代福州的茶叶出口与外国银元的流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前中美茶叶贸易的的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加识,分析福州茶市出规困境的原因。
2021-10-1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近现代以来,中国以各种方式不断融入世界市场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1867-1876年我国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



(1)依据上述图表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导致这些变化趋势的原因及其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后的一个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五年,是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三十五年,是我国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的三十五年,也是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三十五年。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市场、抓住全球化机遇的主要努力。
2021-11-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中国近代商品出口产值变化表。据下表推知,晚清
年份商品出口总值(千元)农产品出口值(千元)农产品出口值占比(%)
187314844938602.6
18931817132842315.6
19033339618949626.8
191059333723195739.1

A.新式工业逐渐居于主导B.农村的产业化趋势增强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实业救国思潮效果显著
2022-01-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整理自《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1-05-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英国德国法国
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
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
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
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
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021-05-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