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中国外国
19世纪60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1865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年,中国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完成
18649月第一国际成立
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摘编自李亚凡《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为19世纪6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05-09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2讲中国人民的抗争与国家出路的探索-【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始,晚清“官督”和“官营 “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以招商局为代表的官督商办企业也正是这样:既是企业,又是衙门。在对发展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与清政府的防范政策相反。日本明治政府在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全面改革这一根本问题上是真正的“举国一致”。洋务派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却又牢率地控制。

竞争是学习资本主义经营管理最好的学校。1876年,三菱在同大英轮船公司的竞争中,为节约开支,不得不大量精简人员。后来,日本邮船会社的船队在同欧、美各大远洋航运公司竞争中以人员精干著称,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三家“齐价合同”签订后,尤其在1885年以后,招商局以苟安代替了竞争,根本没有想到努力改进管理以争揽客户。到1895年,招商局只剩下24艘轮船,最终走向了衰败的道路。

——摘编自张伯昭《企业经营方式的近代化——轮船招商局与日本邮船会社的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2-27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7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3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与森有礼,双方就辫发衣冠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辫论内容如下:

李鸿章:贵国近来所举行之事几乎无一不应表示赞赏,而唯独对贵国改变旧有服制、模仿欧洲习俗一事不以为然。

森有礼:我国旧有服制宽松爽快,极为适合无事安逸度日之人,但完全不适合忙碌勤劳之人。虽能适应过去的事态,但时至今日,已觉得其甚为不便。今改旧制为新制,我国从中获益不菲。

李鸿章:衣服制度,乃人们追怀祖先遗愿的一种体现。作为子孙,应该对其表示尊重,并让其万世传承才对。……阁下对贵国舍弃旧有服制,模仿欧洲风俗,将贵国独立的精神委诸欧洲的支配,难道一点也不感到羞耻?

森有礼:不仅丝毫不感到可耻,而且我们反而以此变革为骄傲。此变革绝非外部强加给我们的,完全是根据我国自己的喜好作出的决定……

李鸿章:我国决不会实行这样的变革。只是诸如武器、铁路、电信以及其他器械等,为必要之器物,他人最擅长之处,才不得不从国外引进。

——木村匡:《森先生传》,摘编周程《中日现代化进程中观念冲突之一斑》


根据上述辩论场景,结合时局,自拟一论题,并进行分析阐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存在着几种不同性质的资本主义运动。只有民族资本主义才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有利的,才是进步的。官僚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则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因素,是反动的。中国不是多了民族资本主义,而是多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比较起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十分微弱的。因此,不加分析地以资本主义运动作为主要线索来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笼统地说洋务运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是难以令人首肯的。

---摘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8-06-09更新 | 7580次组卷 | 55卷引用: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6-11-18更新 | 5767次组卷 | 28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备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