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据下表内容可知,我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简表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孙英德 发昌机器厂
广东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机器磨坊

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沿海地区
2 . 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1872年,侨商陈启源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经济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和由此引发的政治变革。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资本从诞生到1894年,资本总额只有722.5万元,大致同时,洋务民用企业有资本2796.6万元,外国在华资本有5433.5万元。从发展行业看,民族资本大多集中在机器制造、面粉、火柴、造纸、印刷、榨油等行业;同时,设备简陋,以煤矿为例,峄县枣庄、直隶临城煤矿都是“以机器汲水,开峒挖煤悉用人工。”其他煤矿则连汲水机器都没有。据统计,到1919年,全国85%以上的民族企业集中在江、浙、粤、冀、鲁五省。

——摘编自王俊龙著 《试论中国近代工业的畸形发展》

材料二   建国初期经济结构变化情况

年份占工农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
1949703022.17.973.626.4
195256.943.127.815.364.535.5
195648.751.329.621.757.642.4

——摘编自邹东涛等著《新中国经济发展60年(1949~2009)》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因素,并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工业化的意义。
4 . 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22.8%17.5%17.2%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2020-07-08更新 | 11090次组卷 | 10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各自原因。
6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020-06-01更新 | 510次组卷 | 78卷引用:2016届福建省连江县尚德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
2020-05-26更新 | 244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三明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9 . 下表是近代早期苏州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据此可知,下表的现象
姓名田产及收入商业资本及收入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万元,年销售额约6万元。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占20股以上,最低资本额白银2600两
张履谦祖传田产4、5千亩,年收租约3万元。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与尤先甲有相同的股份和资本额,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
杭祖良购置田产约数百亩。杭禄富记纱缎庄,资本约2万元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本。

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B.折射中国民族工业的特殊性
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020-05-22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865~1894年,上海浦东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天津、上海共有2家面粉厂。而贵州省在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产业;内蒙古1913 年仍是空白。这两个地区到1920年都没有官办企业。青海大概也是如此。这反映了中国
A.边疆地区封建统治强化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C.社会的半殖民地性突出D.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停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