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洋务派利用国内外暂时的和平环境这一有利时机,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工.此后,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区兴办了近代工业,即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

材料二   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增值情况(单位:万元)


材料三   建国初期,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大力保护和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53年,根据形势的变化,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摘编自邱守群《中国共产党对荣氏家族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并归纳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域分布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该时期发展最快的两个工业部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外部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8-01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 . 历史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美国学者柯文曾写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一书,英文名称:HistoryinThreeKeys:TheBoxersAsEvent,Experience,andMyth.


(1)指出材料一作者从哪些方面关注了对义和团运动的评述,并说明其意图。

材料二   卡尔-波普尔说:“木可能有'事实如此'这样的历史,只能有历史的各种解释。”托波尔斯基认为历史解释分为:一是“描述性解释”,通过叙述历史事实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发生性解释”,指出给定现象的起源,回答“是怎样发生的”;三是“结构性解释”,说明某一现象在给定结构中的位置,如某一事件的意义和作用;四是“定义性解释”,给现象提供定义,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五是“因果性解释”,说明现象的原因。

该书目录
第一部分作为事件的义和团绪论历史学家重塑的过去
第一章义和团起义:叙事化的历史
第二部分作为经历的义和团绪论人们的经历的过去
第二章干旱和洋人洋物的存在
第三章将神附体
第四章法术和妇女秽物败法
第五章……
第三部分作为神话的义和团绪论被神话化的过去
第六章新文化运动与义和团
第七章反对帝国主义与义和团神话的重构
第八章……

柯文在书的结语中写道:“最后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我作为作者在本书几个部分中的作用。每个部分探讨不同的一类意识: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的意识,第二部分是历史的参与者(或历史的见证者)的意识,第三部分是神话制造者的意识。”

——摘自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记忆》


(2)请从材料二中任意选择一种“历史解释”,解释19世纪40至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21-05-29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2次组卷 | 24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基础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60~90年代,欧美诸国进口物品总量及纺织品的输入情况表(以关平银两计值)

年份进口总价棉织品毛织品棉毛纺织品占百分比
1867年6930万1300万740万29%
1873年7410万1800万590万32%
1883年7360万1680万390万28%
1893年15130万2730万460万21%

材料二   在洋布畅销的情势下,90年代以后中国官商也开始自设机器织布厂,先是上海设机器织布局,后来湖北也设立了机器织布局,开始在本土生产机织布。此后至20世纪初的一二十年间,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布厂,仅从1897年至1912年15年间,全国各地就新开设机器织布厂约60家,从地域来看,北至奉天、长春,南到广州、闽候,东至上海,西到重庆,可谓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股设厂热潮。从此,民间俗称的“洋布”,不再只是指由外洋输入的外国棉织品,而成为以新式机器纺织的机织布的通称。随着中国本土机器纺织业的发展,本土机织布因工价低、运费省等,成本和价格比舶来品更低,遂日益取代进口洋布,中国人购用“洋布”也更为方便和普遍。“洋布”作为对机织棉布的通称,与中国乡村仍普遍存在的自织土布并行存在。

——李长莉《晚清洋布衣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从英美输入纺织品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机器织布业的发展状况及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

——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材料二: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地理上的发现”从哪些方面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经济原因及交通变革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文明对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