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札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札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材料四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缘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钾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以1901年开始推行的“新政”改革为契机,清政府开始改弦更张,将过去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变而为“振兴工商实业”政策,在国家权力干预下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商主义开始由一种思潮和地方经济活动转化为官方政策,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及空间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政府推行“振兴工商实业”政策的背景,简述重商主义成为官方政策后,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直接影响。
3 . 同治年间江海关道丁日昌向朝廷报告“上海通商贸易中与洋商合伙贸易者十之七八,自置货物贸易者十之二三。合伙贸易之船,凡报关完税等事,由洋行出面……洋商之货,进出只需完税并无捐项。”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华商企业资本力量薄弱B.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
C.外商企业享有特殊权益D.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2022-03-2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1894年间中国民族企业分布情况(部分)

(单位:家)

地区/产业上海广东湖北四川山东其他地区合计
矿业————3——2813
纺织14883——13109
火柴13——————711

——整理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中国的工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变,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初步建立。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并简要说明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成就。
2022-01-08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宋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代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了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南、重庆、琼州、汉口、九江、南京、天津、沙市、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中国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交企业,从生产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及新生产方式建立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对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扩展有内在的联动作用。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但这些企业生产活动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展,私营企业的市场基础日益稳固,其地位也逐渐提高。

——摘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第二种势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对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扩展有内在的联动作用”,对此你如何理解?列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四次发展时期中的某一阶段(时间,内容),并且说明本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

材料二: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

7 . 中国近代某企业“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该企业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2019-09-19更新 | 903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11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必修)
8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福州名门望族——“龙山刘氏”是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刘氏家族于1878年在福州开了一家颇有名气的天泉钱庄。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为日后发展民族工商业奠定了物质基础。……19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也有了一定成绩。刘氏家族成员萌生将资金投向工业企业的念头。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材料二   1910年刘家5兄弟与陈之麟、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等人……创建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912年,刘家以1.5万元的价格接办,成立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展较稳定,电话机从200多架增加到800多架,电话费收入也逐年增长。……随着刘家企业的蒸蒸日上,一些封建势力、地方官僚开始垂涎刘家的财富。……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倒闭,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1935年,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提出续借120万元的请求。此时宋子文官僚资本势力想借借款关系,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为条件。……1939年,日寇飞机疯狂轰炸福州,电气公司先后8次被炸,……电话公司的业务也在(福州)两次沦陷期间彻底衰落。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材料三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刘氏家族向政府申请其家族企业全部公私合营。……成为福州市全行业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

——《福州电力与“电光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刘氏家族创办近代企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刘氏家族企业衰弱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刘氏家族企业的最后归宿.
(4)结合刘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19-08-19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湖南省怀化市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模拟题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地点创办者企业名称
1866年上海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
1872年广东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材料三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

(2)材料二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这一时期该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10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横空出世,令世界瞩目。
材料一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材料二 上世纪50-70年代是日 本经济崛起的时期,其发展轨迹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同曲同工之妙。在1956-1973年的18年中,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7%,有10年的增长率是两位数。到70年代初,日本GDP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这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速极为相似。

——童第轶:日本上世纪50-70年代的崛起,《投资与理财》2009年第20期


材料三

如图: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前十位的国家(2000)
如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世界排名前11位的国家和地区(2000)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同时期中国为什么没能崛起?与日本相比,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有何突出特点?
(3)依据材料三,简要分析中国为什么GDP能够位居世界前十名之列,而人均GDP却榜上无名?这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什么要求?
2016-11-18更新 | 8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