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023-06-10更新 | 7448次组卷 | 38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日本的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
C.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2022-02-28更新 | 5052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60年代,华商通过“诡寄洋商名下”,骗捐取利,导致“官私利权两窘”,因此有政府官员认为应明定章程,允许内地商人购造轮船,“既可免隐射之弊,亦可辅转运之穷。”这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有利于中国航运业近代化转型
C.体现“中体西用”指导思想D.加深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
2021-05-10更新 | 318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2020-1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5届山东乳山市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晚清时期我国兴起了一批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等,这些地方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拥有一定的财富。这反映了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逐步变化D.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2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雇于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B.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
C.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D.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
2020-10-14更新 | 185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882年9月《申报》载:“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说明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B.清政府经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
C.洋务企业的近代化水平提高D.新型商业模式逐渐为人们接受
2020-09-23更新 | 477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届广东汕头市潮师高中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10 . 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22.8%17.5%17.2%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2020-07-08更新 | 11091次组卷 | 10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