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月,流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表示有意废除弊政,实行改革,推行新政。此后,清政府出台了《钦定大清商律》《商标注册,暂拟章程》《破产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保护工商业的发展,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并保障其利益,兴办近代金融业等,初步形成了带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法规体系。

——摘编自代巧丽《论晚清经济立法》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873~192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经济立法出台的背景,分析其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前期任一种出口商品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2022-01-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张东刚《政府消费支出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00年前,世界经济是多中心的,中国是中心之一。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欧美国家是中心区,中国由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之一逐渐边缘化,成为欧美国家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产地;由于缺少先进的交通工具、运输费用昂贵、“厘金”制度阻碍、西部产品质量不佳等原因,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大,西部内陆成为东部沿海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这样,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也形成了中心-边缘关系。

——摘自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消费的变动趋势及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从中心走向边缘的原因。
2021-12-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第2阶段初步发展得益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的政策
B.第3阶段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辛亥革命扫除了障碍
C.第5阶段较快发展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D.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总体趋势是曲折发展
4 . 鸦片战争后,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突发式”的产生,棉纺织业跨手工业和民族机器工业两个,成为早期工业化进程中二元模式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棉纺织业是近代中国最为典型的“两栖”行业。机器工业以“纺”为主,以“织”为辅,手工业以“织”布为重,以“纺”线为次。1913年,国内机制布产量增长到1756万匹,在棉布总产量中的比重也仅为2.26%。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若干现代因素催生了棉织业的原始工业化:华北是民族机器纺纱的集中之地,郑州、石家庄等地也创办了华商纱厂,这些纱厂的崛起为邻近的高阳、宝坻等地的手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相继出现了改良的手拉机和足踏机,手拉机一人一日约能织布四五十尺。1906年,高阳商会集资向天津日商田村洋行购买织机,试办工厂,是为高阳布改良之始。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立了一批传习性质的工艺局所,招收了许多织布学徒,学徒毕业后,成为工场工人。北京政府税务处重申“旧式土布,为织布生计攸关,除仍照土布减税成案每百斤征收出口正税1两及运往内地照纳沿途税厘外,其由此口运至彼口应即免征复进口半税”。

——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一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

材料二   1840牟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70%。原“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农村因而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的生产发展。外商操纵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日益商品化。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

——摘编自曹中原《中国自然经济究竟何时开始解体》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棉纺织业的特点,以及推动棉织业原始工业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南沿海纺织业受到冲击的原因,并简析近代农产品商品化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启动了工业化步伐,近代中国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自然经济向半殖民地经济转换,然而农业一直是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1884年,投资于轻工业的资本比重为工业总投资的42%,到1933年上升到72.7%; 相比之下,投资重工业的资本则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而沿海工业的,绝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和辽宁中南部以及江苏南部的少数城市:广大内陆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工业产值不到10%。

——摘编自邹晓涓《近代中国产业诂构变动的回眸与反思》

材料二 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中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工业化步伐”启动的主要因素,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阻碍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61年开始到1895年,清朝统治集团一部分当权人物和某些开明的士大夫开展的洋务运动,以“求强”“求富”为目的,在军事、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等许多领域,向西方国家学习。这场历时35年的洋务运动,以1884年爆发的中法战争分为前、后两期。洋务运动虽然成效有限,客观上助成了一些新的政治和社会因素产生。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整理

材料二   思想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思想文化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19世纪70—9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和资产阶级的出现,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洋务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新因素及原因。
7 . 1898年间,天津口岸进口的正常消费资料如棉织品、毛织品、五金及日用商品等占全部进口商品的比重为35.5%,到1908年这一比重上升到了47.83%。这一变化,表明
A.近代工业呈现明显的增长势头B.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完全解体
C.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制约D.洋务运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8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3)分析材料三中近代上海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1-06-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1894~1937年上海、江苏、河北、湖北等地区民营棉纺织企业数量变化图。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已逐渐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传统手工业基本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C.企业发展与国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D.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 . 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实业救国有广泛社会基础B.工业文明优势被普遍认同
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努力D.中国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