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棉布生产的一百年

棉布与我们晨夕相伴,它是如何生产出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明清时期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二   1833年,埃伦·胡顿刚满10岁,但她已经在棉纺织厂工作了两年—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她每天早上5点半到工厂,晚上8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一旦没有跟上快速运转的机器,接上纱线的断头,她就要被鞭打。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

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全集》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英两国棉布生产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棉布生产的发展状况如何。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百年间中英两国的棉布生产?
2021-02-1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留学大潮与近代中国
留学是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途径。近代中国曾出现三次留学大潮,留学生西赴欧美,东渡扶桑,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乘船离上海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成为当时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锋。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制订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最终,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学。留学生除了学习军政外,不少是学习机械、造船、铁路、采矿、邮电、农业、医学专业的,从而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才。

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局”门前的合影

材料二在1896年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学生后,赴日留学日渐成风。据统计,1901年为280人,1902年9月为614人,1903年增至1300人,到1906年11月猛增至8000多人。数万留学生中,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之外,也不乏老翁、幼童和女子。大多学的是军事、政治等课程。留学生中有黄兴、秋瑾、陈独秀、鲁迅等人。

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第三次留学热潮,当时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留法学生不足200人,1919—1920年间,增至近1600人。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把“俭学”和“勤工”、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践对传统的留学教育进行了观念、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的新纪元”,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识分子,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

——摘选自李玉民《中国近代留学的三次热潮》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1)概括三次留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何不同?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次留学的学习内容为何有此变化?
(3)谈谈三次留学大潮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