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实业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迫开埠,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上海海航运开始步入近代化的历程。1873年1月,在洋务派推动下,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公局在沪成立,从事沿海和江河航运,外商垄断中国江海运输的局面从此被打破。

——摘编自《招商局在沪轮船考略》

材料二   自甲午战争之后,国人兴起了创办实业的高潮。随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清政府放弃对设立民营轮运公司的禁令,航运业得以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兴办起来。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从光绪二十七年到宣统三年(1901—1911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约580多万元,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千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中国近代航运业之演进》

材料三   1943年,日本在中国往来外洋轮船的吨位数百分比中占92.04%,在进出外洋的货物运输中占94.8%,对中国沿海内河轮船航运业的入侵,无论是对航运业的直接控制,还是采用外交手段封锁航线,乃至扣留他国船只等,都不是孤立出现的事情,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和采取的行动,改变了东亚海运业的势力格局,垄断了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轮船航运业。

——摘编自《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入侵与垄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轮船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甲午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发展实业的建议。
2020-08-0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煤炭•社会发展

材料一开平矿务局的股份票(如图所示)


材料二唐廷枢拟定开平矿务招商章程共十二条,要旨如下:(一)本局定名开平矿务局,专采开平一带煤铁各矿;(二)本矿系招商集股,官督商办;(三)拟集资80万两,分作8000股,每股津平足纹银10两,任人认购,若日后需再招新股,以20万两为限,合10万两;(四)每年余利,先提官利一分,后提办事人员花红二成,其余八成按股均分;(五)本局所出煤铁,照市价先听机器局及招商局使用,如有剩余,再行出售。

﹣﹣摘编自《唐廷枢时代开平煤矿成功的原因浅析》


(1)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史料的类型及各自的价值,并概括开平矿务局经营的特点。

材料三煤炭与英国

时间内容
16世纪晚期地产所有者开始获得煤矿开采权
17世纪以后森林资源被过度开采,煤炭被逐渐用作燃料
1700年煤炭产量300万吨
18世纪50年代末布里奇沃特公爵修建运河,将煤矿同曼彻斯特联系起来
1800年煤炭产量为1000万吨
1826年兰开夏郡的煤矿工人为反抗煤矿主的剥削,展开一系列罢工
1842年从煤矿中获得巨额利润的乔舒亚伯爵的儿子本杰明,发明了旋转的通风道,可以采掘更深的煤层
1842年英国颁布《矿山法》,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禁止雇用女工和十岁以下的儿童

(2)请以“煤炭与英国社会发展”为主题,对以上材料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 .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文化传承的平台,学校发展铭刻着时代的烙印。

材料一宋朝简明学制图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注:

国子学:最高学府,招京朝七品以上子孙为学生。

太学:招八品以下子弟或平民优秀子弟为学生,主要学习儒家经书、《内经》《道德经》《庄子》等。

辟雍:太学分校。

四门学、广文馆:准备参加科举的预备学校.武学:宋朝始设,为应对外患培养军事人才。

律学:设断案和律令两个专业。

书学、画学:主要学习书法,绘画专业课程及《论话》等理论课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官学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东京大学于1877年成立。东大模仿德国大学的做法,国家主义色彩浓厚,文理科比例为6:4,鼓吹“法科万能”,为日本现代化培养出数以万计的政治、技术官僚和高级研究人员。到19世纪末,日本大部分阁僚均毕业于东京大学。到世纪之交,日本的医科大学借助于兰学时代的雄厚基础,已接近国际水平。1878-1900年共培养35200名大学毕业生,基本上满足了日本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此外,日本认真学习西方的实业技术教育制度,注重中等技术专科人才的培养,到1900年中等实业技术学校已有290所,为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日本工厂,企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熟练、敬业的技术员和技工。明治时期的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大学创办的背景,并简述其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三1898年7月,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上奏的《大学章程》,置仕学院。12月京师大学堂开学,设诗、书、礼、仪及春、秋六科。1899年,中西并学,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为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教育的开端。

1902年,师范馆开学招生,甄拔各省绩学之士。振兴实业为其办学宗旨之一.1907年,进士馆改为法政学堂。1909年,始筹办分科,设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各科俱以预科及译学馆毕业学生升入,近代意义的大学初具规模。

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校,总监督改称校长。1917年,蔡元培任大学校长,整顿校规,祛除弊习,停办工、农各科,专办文.理、法三科。全校学生增至两千人,校中又创设各会,如进德会、哲学会、理科化学演讲会、雄辩会,体育会、技击会、阅书报社、学生储蓄银行、消费公社等。

——摘编自《北大简史:京师大学堂到2l世纪的北京大学》

(3)阅读材料三,对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8-01-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19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2020-09-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1—1911300560031510
1912—191960013000751625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廷枢在筹备开平煤矿时说:夫取天地之利,济民生日用之需,寰中之宝藏已兴,海外之漏卮渐塞,诚属富强要术。(下图为光绪七年(1881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实物股票。图中文字为“开平矿务局为给股票事,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李鸿章),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札饬筹办等因在案。当经本局议定,招集股银八十万两,分作八千股,每股津平宝纹银一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俟见煤铁之后,所得余利按股均分,并给股折……。”)


材料二   官僚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包括一般的政府办事人员。官僚资本是官僚与财产的结合。在这些企业中,政府的利益和财产已经同官僚私人的利益混为一谈,难以区分。民国时期的官僚资本,除了政府高级官员本人直接从事或投资企业之外,他们本身不直接出面,而以其亲属投资举办公司即所谓“裙带资本”,由于权势与财势紧密结合,并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王建朗、黄志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开平矿务局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给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类企业的创办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指出官僚资本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极为重要影响”的主要表现。
7 . 1872年,李鸿章支出一些官款作为启动资金,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购置轮船,设立轮船招商局。可是,人股者不多,资金缺乏,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李鸿章将这种体制概括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这一体制
A.导致洋务企业垄断中国航运B.增强了与外国公司的竞争力
C.损害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D.明晰了民用工业的产权归属
8 . 棉布生产的一百年

棉布与我们晨夕相伴,它是如何生产出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明清时期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二   1833年,埃伦·胡顿刚满10岁,但她已经在棉纺织厂工作了两年—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她每天早上5点半到工厂,晚上8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一旦没有跟上快速运转的机器,接上纱线的断头,她就要被鞭打。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

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全集》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英两国棉布生产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棉布生产的发展状况如何。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百年间中英两国的棉布生产?
2021-02-1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一次战争,从此中国进入百年耻辱灾难的岁月。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并结合交通、教育方面的相关史实,说明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一句话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家性质发生的变化。指出1894年这场巨祸后,中国近代社会的时代主题,并指出19世纪末国人实践此主题的重要历史事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汉口市面:“汉镇士民,不事田业,惟贸易是视,商船四集,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崇祯四年(1631年)一目击者过水口溯汉江而上,所见“郡城之东为汉口…两岸居民不啻若九牛一毛(指两岸居民多),而万舰千艘,有如级者,如革履者,如箕斗者;萸尾络绎,被岸几里许……时余舟逆流排挤而上,尽费撑持”。

——摘编自范植清《明清时期武汉港的商业和水上运输》

材料二 张之洞督鄂期间,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从1890年到1909年,先后创办了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湖北制麻局、湖北纺纱官局、武昌制革厂、白沙洲造纸厂、湖北毡呢厂、湖北官砖厂、湖北针钉厂等近代企业,总资本约1130万银两,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

——编自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汉口经济发展的特色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武汉工业发展的特点。
2020-09-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