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878年创办的中兴煤矿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1916年成为北洋军阀以私人名义经营的产业,1928年国民党党内上层人物逐步接管营业管理权。1914至1934年间其盈亏情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可推断出(     

1914—1934年中兴煤矿盈亏情况统计图
A.外国资本的经济掠夺得到遏制B.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政治特权
C.民族工业发展与时局紧密相关D.官僚资本膨胀阻碍了经济发展
2 . 1913年8月,北洋政府工商部在给直隶实业司的指令中明确规定:“呈请办矿或奉部令行查事件如需实地调查,予限二十日,如仅验看资本察阅契据,予限十日,即须核夺、呈报,不得有意稽延。”这一指令(       
A.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迅速膨胀
C.有利于民国初期经济的较快发展D.揭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府在多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循序渐进地颁布了一系列工厂法,对于女工、童工以及青工的工作时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19世纪后半叶,政府将纺织行业实行的工厂法推广到其他所有行业。这一时期工厂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卫生安全防护等问题,逐步成为工厂法关注的新目标。1867年出台的法案,将监管作坊的权利赋予地方政府任命的卫生官;同时还明确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并接受10小时教育。从1871年起,作坊监管权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中央政府手中,同时,工厂视察员也肩负起监管作坊的职责。到19世纪末,无论在覆盖范围上还是在法案内容上,英国工厂立法,在推广中走向完善,这为以后新的工厂立法出台以及福利国家兴起提供了前提。

——摘编自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厂主疏于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当程度上沿袭了封建把头式的管理,视工人如草芥,工资低、工时长、教育缺乏、卫生条件差、抚恤津贴少是中国近代工人的生存常态……1925—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二、三、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连续召开,先后通过多个决议案,在经济斗争、职工运动、罢工战术、失业问题、劳工教育等方面达成一致。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成立,会员人数迅速提升。1928年,国际劳工局局长多玛氏来华视察劳工情形,提出我国制定劳工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劳工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等亦以研究劳工问题闻名。社会团体和知名人士也发出了呼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京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

——摘编自饶水利《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工厂法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出台的背景。
4 . 【轮船航运与社会经济】

材料一   中华民国初年,民营轮船航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是虞洽卿三北(镇北、姚北、慈北)轮埠公司的创设。虞洽卿创立和经营三北公司的历程见表:

时间经营发展状况
1913年在家乡镇海龙山镇创办了三北轮船公司,先后购置“镇北”“慈北”“姚北”号三轮,时人称为“小三北”。
1914年把三北轮船公司改名为三北轮埠股份有限公司,设总公司于上海,设分公司于龙山镇、镇海、宁波,拟定章程,向华商募集股本20万元,以扩大三北轮埠公司的规模。
1915年变卖了早年在上海收购的大量房地产,决定独资经营三北轮埠公司。
1916年购买荷属巴达维亚一家轮船公司的2,000余吨级的“彭立珊”号轮船,改名“升孚”,开辟上海至宁波航线。又在上海设立了鸿升码头堆栈公司,同时经营码头和堆栈业务。
1917年设宁兴轮船公司,置3439吨的大轮“宁兴”号行驶于沿海。
1918年兼并了依托于英商的鸿安公司的“长安”“德兴”二轮及其设在镇江、南京、芜湖、九江、汉口等处的码头、趸船、仓库、栈房等,于次年取消了英商注册,而由北洋政府交通部注册为华商鸿安商轮公司。随后又添置了“武林”“之江”“华盛”等轮。
1921年三北轮埠公司、宁兴轮船公司、鸿安商轮公司已拥有自有轮船18只,约2万余总吨。
1922年收购肇成机器厂,改名三北轮埠公司机器厂。至此,虞洽卿拥有了包括三个轮船公司在内,并配有自己的码头堆栈和修理厂的完备的轮运企业集团——三北航业集团,为当时民营轮运业之冠。

——摘编自苏生文著《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1840—1927)》

材料二   近代轮船航运在中国的出现,作为一种明显高于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的体现,作为一种大量机制产品进入中国内地的载体和外部世界信息进入的媒介,它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古老中国的强大震撼和冲击,这种影响和作用,绝非仅仅停留在商业的变化、城市的兴衰更替和交通运输功能改善本身,而是会波及和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中华大地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朱荫贵《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北公司在1914至1921年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2-11-2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气候、棉花生产特性等自然因素影响,中国棉花主要产区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江苏、陕西等省。民国时期,这些省份的棉花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1914年,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为4124千亩.1937年增至12760千亩。近代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北4省的华商纱厂、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这一时期新增的棉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毗邻纱厂或近代交通线的地方,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流域、津浦沿线一带。由此可见,棉花种植所引发的农村经济结构变动是区域性的。

——摘编自王建《市场导向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

——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民国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初年工商界的植棉改良行动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成功至1913年年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公益团体。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行政建设,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些团体的踪迹。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传统伦理观念崩溃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政策环境相对宽松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022-05-25更新 | 596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清朝同治末年,李鸿章首先倡导发展钢铁业,经过40年的经验积累与学习借鉴,到北洋政府时期钢铁工业的经济地位最终得到国家认可。这主要是因为
A.钢铁工业与近代企业联系密切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国人共识
C.吸收和借鉴国外经济建设经验D.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渐趋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2~1916年间,两度出任财政总长的周学熙贯彻“整理田赋,调整盐产,清理官产,施行烟酒公卖"的财政方针,积极“筹办实业银行和兴办工业”,还提出由政府兴办民间无力兴办的大型企业,或由政府参加管理,同时给予经济援助或特殊政策照顾。这些举措
A.利于改善民族经济的生存环境B.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助长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农副产品的出口贸易遭受重创:上海日常积压的货物约三万吨;杭州的出口货物如生丝、茶叶、羊毛、杂粮等农副产品被迫停止交易;汉口市场的牛皮、芝麻、油类、布匹等商品“皆因出口稀少,顿减其值”。这表明
A.近代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B.传统家庭手工业濒临破产
C.近代经济深受世界市场影响D.战争阻断中西方贸易交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