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美国尽管在政治上实现了独立,但在经济上依然没有改变殖民时期形成的基本结构,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外贸易还是严重地依赖英国市场。正如学者拉里.萨沃斯指出的那样$政治独立允许美国给国内工业以关税保护,而这在殖民时期很大程度上是被否定的……没有保护关税,美国的工业化无疑将是非常缓慢的。”美国第一代领导人受到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影响,试图将自由贸易、平等、互惠等原则在国际贸易中推而广之,但欧洲大国根本不买这个新独立国家的账。惨痛的经历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在当时多少有点“理想化”的经济自由主义,转向更适合实现美国现实利益的思想……1789年联邦政府运行的当年,国会通过的最早两个立法均与保护国内市场或制造业有关……这样,到了19世纪20年代以后,在国内经济民族主义者的呼吁和敦促下,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率继续上升,保护主义也日益深入美国经济思想的骨髓。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早期历史上的经济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并非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防卫性的民族意识及应对时代困局的反应性的经济策略。甲午战前,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体现乃是“自强”运动,这一运动从单纯的“强兵”转向兼重“富国”,即显示出其演进的轨迹。应当承认,自强战略的转变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崇本抑末、重农轻商、言义不言利等传统观念及相应的经济政策开始被哭破。不过,这一时期虽然发展民营工商业的呼声越来越强,但少数先觉者观念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国家政策的转变……甲午战后,“实业救国论”成为颇具规模和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实业救国论者普遍认为中国实业不振的原因是由于政府不重视商务,缺乏发展实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因而要求政治改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

——摘编自刘莘《经济诉求与政治取向——论甲午战前的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前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应史实说明其在甲午战后发生的重要转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美两国的经济民族主义。
2019-06-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摘编自《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分布:


材料三   张謇通过金融融资的方法向社会招股集资,解决资本问题……张謇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的立章定规。他亲自拟定的《厂约》,被章开沅教授称为中国早期民族近代企业留下的一篇重要文献……“父教育、母实业”,实业、教育是张謇提倡救国立国一个整体的两个车轮,相依相承,共同发展……19001921年间,大生资本增长六倍。以此为基础,张謇发起创办了20多个股份制企业,涉及工业、农业、盐垦、冶金、面粉、造纸、交通运输、金融银行等行业,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集团公司,控制资金达2240万两……1922年,中国经济形势突变。一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天灾人祸、水灾不断导致棉花连年失收;东北市场出现严重萎缩;大生公司战线过长、管理落后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大生资本集团陷入困境。

——《大生纱厂见证封建制度的没落和现代社会的到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张謇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1900至1921年间推动大生资本集团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
2021-05-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应的我国古代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4 . 自古以来农业始终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随时代变迁,我国农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   下图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材料分析第17题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松太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的原因。他们破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客观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线段DE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哪些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的原因有哪些?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征?
(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
2020-11-1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学者李长莉在对近代国内外的货品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后总结道:洋货高档精致,价格偏高,国货低档粗糙因而价格低廉。使用洋货还是国货就成为区分上下阶层和贫富的一种外在标志,洋货成为高档时尚流行和品质的符号和标志。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如荣氏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大生毛纺厂的“魁星牌”棉纱等。

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洋货与国货质量上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3)对比今昔中国百年之发展史,在对待洋货问题上,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表达民族情结?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出现的新现象有何关系?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民族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20-02-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材料二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有关对华投资现代化工业的统计: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330824000元,工人270717名;1920年有1759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500620000元,工人557622名。

材料三   袁世凯接掌政权并不是简单的政权的复辟。他在担任总统时期表现出一种新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决心,完成了商业的立法,稳定了财政与货币制度,鼓励私有企业。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材料一中“资产阶级黄金时代”指哪一时期。如何理解“转瞬即逝”的经济奇迹?
(2)材料二中的具体数据表明了什么历史事实?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说明袁世凯政权在统治措施上有何特点?
2019-05-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二               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18-07-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自古以来农业始终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随时代变迁,我国农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   下图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松太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的原因。他们破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客观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线段DE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