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张之洞在武汉兴办工业的方针是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先重后轻,先大后小,以轻补重。20世纪20年代初,武汉的工业已从重工业转向轻工业,从大型转向中小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兴办实业的主体发生异变B.北伐战争打下群众基础
C.长江经济带引领全国发展D.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津达仁堂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2

达仁堂始建于北京,其创始人长期在北京同仁堂工作

1914

迁到天津并最终确立“达则兼善、仁者爱人”的企业理念

1917

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香港等地设立18家分号

1934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机器化中药工厂

全面抗战时期

达仁堂各分店所在地大都沦陷,其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

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下,生产也每况愈下,濒临破产

1954

成立达仁堂国药有限公司

1955

达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1966

达仁堂牌子被砸,后改名天津第二中药厂

1980

恢复了达仁堂牌号

1980年后

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人才、技术、管理、装备、产品等方面形成强大阵营

20世纪90年代

荣获全国优秀管理奖,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全面投入中药现代化进程当中,被国家确定为“中华老字号”

2001

在上海成功上市

——摘编自唐廷猷《中国药业史》


从材料中提炼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达仁堂与中国社会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15年,荣氏兄弟出资18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并不断扩大规模,成为中国近代棉纺织业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纱锭生产率甚至超过了在华日商纱厂。申新纺织公司的发展
A.导致日本在华纱厂严重萎缩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推动民族工业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一战时期的北洋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但在经济上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辛亥革命后,振兴实业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同时北洋集团中也有不少军阀、官僚、政客,为近代企业丰厚的利润所诱惑,纷纷投资近代工矿、金融企业。这一状况
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B.促进了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C.助推了民族经济发展迎来黄金时期
D.表明北洋政府的统治符合时代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9年,孙中山指出,“欧美二洲之工业发达,早于中国百年,今欲于甚短时期内追及之,须用其资本、用其机器。若外国资本不可得,至少亦须用其专门家、发明家,以为吾国制造机器。”这反映了孙中山
A.以外才补内短的人才思想B.“振兴实业”的民生主义
C.“平等互利”的大同思想D.“洋为中用”的开放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4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公司条例》《商人通例》《矿业条例》等,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定;1915年又发布咨文,“有在法定应交册费之外,勒索分文者,准由被勒索者向上级部门诉,一经查实,尽法惩办”,这些措施的实施
A.推动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优化了民族工业发展环境D.顺应了国内民众的普遍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民国初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情况(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
•1911年开办的棉织企业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
•1912年至1913年间,酿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蜡、制烟和皮毛制革等各行业迅速增加,由333家增到476家。
•自民国元年至1920年,设立的各种铁工厂计有济南8家,青岛9家,博山5家,威海卫、济宁各4家,潍县3家,全省共33家。
A.工业布局更加合理B.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2022-05-23更新 | 578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近现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地域分布,经过三次转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一次转变甲午战争后至一战爆发时新设棉纺织厂大多放弃上海而分散于苏淅两省的次级城市
第二次转变从一战结束到1931年棉纺织厂又重新集中到上海,同时青岛、天津、无锡等地形成次级集中地
第三次转变1932—1936年间华商离开上海向次级都市分散;曰商向华北扩张的新趋势明显

A.上海的民族工业兴起于甲午战争后B.第一次转变源于上海地理交通不便
C.第二次转变源于外商投资规模扩大D.第三次转变源于近代军阀割据混战
9 . 清朝同治末年,李鸿章首先倡导发展钢铁业,经过40年的经验积累与学习借鉴,到北洋政府时期钢铁工业的经济地位最终得到国家认可。这主要是因为
A.钢铁工业与近代企业联系密切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国人共识
C.吸收和借鉴国外经济建设经验D.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渐趋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4—-1918年,湖南近代经济迅速繁荣,主要集中在铅、锌、锑、锰等矿种的采矿业上。1918年出口矿产等工业品458万多关平银,翌年却降到148万关平银左右。直接影响该时期湖南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湖南自然经济解体程度B.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
C.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D.列强军工原料的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