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宋代的民间手工业比前代有所发展。……宋代取消了束缚商业发展的政策,使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宋代大部分行业的手工业者都是亦工亦商,手工业的经营者就是商人,手工作坊和工场就是商店,以印书手工业为例,书店兼有编辑、印刷、书店的性质,以卖书为主要任务,……同时,官营手工业在整个社会手工业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为民间手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宋代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为使战时后方工业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国民政府对民营工矿业采取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先后颁布了《非常时期工业奖助暂行条例》《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等。为保护厂矿设备免遭日机轰炸,工矿调整处采取疏建办法,规定凡制造工作能分开者另设分厂,设备能在洞中使用者,可开凿山洞,移内工作。并设立疏建贷款,在疏建技术上给以指导。为帮助内迁厂矿复工或新建厂矿尽快开工,政府对其货款总计达2003万元,从民国二十八年到三十三年,经济部工矿调整处供应给民营企业的五金、化工、电气等器材、原料总值约563亿元。还制定“技工招募法”,到各地招募技术员工,至民国二十九年,已招募技术员工达12164人。此外,还开设了各种训练班、训练新技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三“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宋代民间手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
2020-08-08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1895年后,私人民族企业设厂数量猛增,截止到1913年,新创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私人民族企业是官办企业的5.5倍,总投资额也远远超过了官办企业。在1895—1913年这一阶段,随着外国在华投资的大幅增加,民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1914年以后,受一战影响,部分外资撤出中国市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腾出了空间。进入20世纪以后……继而在清末民初之际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如荣氏集团、大生集团等。

——据于素云、张俊华《中国近代经济史》等整理

材料二   从1922年开始,上海棉纺织企业率先进行技术改新和管理改革。1922年,南洋华侨郭氏兄弟新建立的永安纱厂,凭借技术优势和经营管理,得以兼并发展。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民营企业开始出现产业集团化。孙氏面粉集团、郭氏永安集团都在这个时期形成规模。……有些企业实现兼并和联营,如火柴制造业,开始是4厂合并,后来组织联营,打败了瑞典、日本的火柴厂。后起的化学工业最引人注目的是范旭东的永利公司,天津制碱厂成功后,永利又办制氮厂,陆续又增建了5个新厂。到1936年,中国工业产品中,纺织、面粉、火柴、橡胶、水泥、酸碱燃料等化工产品,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摘编自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   为使战时后方工业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国民政府对民营工矿业采取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先后颁布了《非常时期工业奖助暂行条例》《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等。为保护厂矿设备免遭日机轰炸,工矿调整处采取疏建办法,规定凡制造工作能分开者另设分厂,设备能在洞中使用者,可开凿山洞,移内工作。并设立疏建贷款,在疏建技术上给以指导。为帮助内迁厂矿复工或新建厂矿尽快开工,政府对其货款总计达2003万元,从民国二十八年到三十三年,经济部工矿调整处供应给民营企业的五金、化工、电气等器材、原料总值约563亿元。还制定“技工招募法”,至民国二十九年,已招募技术员工达12164人。此外,还开设了各种训练班,训练新技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析清末民初之际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为了挽救经济崩溃,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国民党政府颁布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及四项办法。四项办法是:一、《金元券发行办法>,即发行总额为20亿元的金元券作为本位币,限期以30万元折合金元券1元的比价收兑法币。二、《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即人民所有金银外币限期收兑,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不在限期内兑换或存储者,一律没收。三、《中华民国人民存放国外的外汇资产登记管理办法》,即中国人存放在国外的外汇资产限期登记,违者予以制裁。四、《整理财政及加强管制经济办法>,即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格,应照8月19日各该地价格依兑换率折合金元券出售,由当地主管官署严格监督执行;在上海等都市实行仓库检查并登记其进出货品:所有按生活指数发给薪资办法一律废止:禁止封锁工厂、罢工、怠工:上海、天津证券交易所暂停营业。为了推行这些法令,蒋介石设了上海、天津、广州管理区,派俞鸿钧、张厉生、宋子文分别为沪津穗经济管制督导员,蒋经国等为协助督导员。……蒋介石使用政治和警察手段强力推行这些法令,处死了某些以权勒索的官员和囤积居奇的商人,将数十名巨商大户逮捕入狱。

—摘编自《(1948年)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及其有关法令汇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财政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财政改革的影响?

2018-07-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西省大同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