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有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1)根据材料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2)概括材料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是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始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3)材料中“同根相煎”是何意?

(4)如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项目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9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借助表格分析晚清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这些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4)材料三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有哪些影响。
2019-04-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