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新洋灰公司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私营水泥企业,其前身为“唐山细棉土厂”,由开平矿务局首任总办唐廷枢于1889年创办,因亏累甚巨,不久停闭。1906年由“北方实业之父”周学熙利用旧址重办,改名为启新洋灰公司,购置丹麦史密斯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代替立窑等落后设备,生产"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水泥。1914年兼并湖北水泥公司,曾分别与华商、中国两水泥公司联营,一度称冠中国,垄断水泥市场。1939年到1940年,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开始介入启新,被挟持的启新洋灰公司对日本的侵华战争实质上起了帮助和支持的作用。1946年,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造成了交通梗阻,启新水泥滞销,厂内熟料堆积如山,散灰满仓,生产陷于瘫痪。

——摘编自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启新洋灰公司史料》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过程。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这批迁川厂矿企业分属的行业系统是:冶金工业1家;机械工业103家;电气工业18家;化学工业40家……迁川厂矿主要来自上海(104家)、汉口(90家)、南京(10家),其余来自南北各省。

——摘编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厂企内迁档案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2 . 下面是中兴公司经营状况变化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创与转型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   辉煌与停滞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

材料三   新生与跨越

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据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兴公司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兴公司实现“跨越”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到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发展迅速,1920年发电量772百方千瓦,煤炭14.2百万吨,生铁436815吨,铜30000吨,到1936年发电量1724百万千瓦,煤炭26.2百万吨,生铁958683吨,铜556347吨。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

——摘编自步平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企业毁于炮火或被侵略者劫夺,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向后方大迁移。当时担任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胡厥文面后来回忆说:“在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组织下,包括机器、造船、纺织、炼钢、电器、陶瓷、化工、印刷、饮食等行业的146家工厂(其中机器工厂66家,占内迁厂的45%),共14600余吨物资、2500余名技术人员与工人迁到抗日后方。”除上海外,其他沿海沿江城市也有许多工厂迁往内地。这次民族工业的内迁,不仅对国民经济由平时向战时转移、支持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改变中国工业布局的严重不合理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46.3%,生铁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7.2%,原油、水泥、电力、原煤都超过历史最高产量,棉纱、棉布、食糖等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也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平均来看,1952年我国工业生产超过旧中国历史最高水平23%。陈云说:我们的三年超过了国民党的22年。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爆发后沿海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的影响。

2017-05-1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的词句来概括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脱胎换骨获新生”
D.“荷尽已无擎雨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