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1935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第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2022-05-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山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级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材料二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时间条例名称主要内容
1937《工厂迁移案》等。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1939《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   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年产100万吨以上年产1099万吨年产19万吨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10088.541.50
华商企业011.558.5100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材料三   瑞蚨祥是中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如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2)材料三中经营销售额在l912—1925年、1925—1949年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指出其原因。

材料四   



(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4)在你看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发展的出路是什么?
2021-04-01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咸阳泾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2020-10-16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穆藕初(1876一1943年),名湘玥,上海人,民国时期爱国实业家。和当时的许多有志青年一一样,穆藕初受国家半殖民地被压迫被欺辱的国情所激励,立志要苦学成才,1914年获农学硕士,学成归国;次年,与胞兄穆湘瑶共建德大纱厂,自任经理。其间,还办植棉试验场,著《植棉浅说》。此后,又创办了,上海厚生纱厂(1917年创办)(河南)郑州豫丰纱厂。

——摘编自程思《穆藕初与昆曲的不解之缘》

材料二   1932年,穆藕初在慰问十九路军时曾对蔡廷锴军长说:“作为中华之儿女,反抗侵略者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虽没有上战场与敌人真刀真枪的对抗,但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前线的抗战提供军需物资。”.年,他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农产品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管国民党统治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推广。1939年8月,穆藕初向陕甘宁边区捐款53000元。同年,其领导的农产促进委员会在陕甘宁边区保安、神府庆阳县设纺织工厂3所。

——摘编自晋珀《穆藕初:衣被天下》、穆伟杰《穆藕初与董必武的交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穆藕初创办德大等纱厂的有利条件以及当时纺织业的发展基本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穆藕初对日本入侵中国的态度,并指出其为此所做的努力。
6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迩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儒以线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纽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溯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率先由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时代,是继工业1.0机器代替人工时代、工业2.0的流水线时代、到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时代,又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数据化、智慧化、网络化成为工业4.0的关键词。2014年11月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标志“中国制造”将逐渐向“中国智造”升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这些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工业4.0时代的有利国内外经济条件。
7 . 下面是中兴公司经营状况变化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创与转型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   辉煌与停滞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

材料三   新生与跨越

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据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兴公司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兴公司实现“跨越”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条件。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批示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促成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减少向中国出口棉纱,列强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不利和有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厂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