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B.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
C.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D.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2023-01-07更新 | 3985次组卷 | 21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2 . 1937年以前,以绍兴酒为代表的黄酒在酒类消费中占有明显优势,其销售遍及江浙及上海、北平等大都市。1937年以后,四川、贵州等地的白酒异军突起,至1944年四川白酒产量比1938年增长63.39%,贵州茅台酒的产销量亦不断扩大并形成独立品牌。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消费习惯的改变B.社会动荡影响民众消费
C.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D.关税自主利于酒类流通
3 . 1946年“五一”劳动节,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工会一方面要说服资本家改善工人的待遇以提高劳动热情”,“另一方面,工会也要说服工人,不向资本家提过高的要求”,最终“增加整个工厂的利润”。中国共产党旨在(     
A.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调节工厂劳资关系
C.动员民众支持解放战争D.加快经济重建工作
4 . 有学者统计,从1936年到1942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78万人,从1945年到1949年初,上海人口从330万增加到540万,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净增208万人。上海人口激增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开埠加快城市化进程D.社会危机加深与时局紧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武汉会战后,日军对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和宁夏进行重点轰炸,各地均有重大惨案发生,“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5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共达86次”,其中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城市最为惨烈。上述史实表明
A.防御阶段抗战形势严峻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C.抗战大后方的地位凸显D.日军固守速战速决的战略
6 . 下表是中华民国某一时期的物价变化表(部分)(备注:此时货币计量用的是法币),由表中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项目1937年夏天1948年6月1948年8月
米(单位:袋80kg)12元6700000元63000000元
面粉(单位:袋45kg)42元1950000元21800000元
食用油(单位:桶80升)22元1850000元1900000000元

A.反映社会生产的严重过剩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D.货币政策严重影响经济运行
2021-06-01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