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某中学生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他在论述大批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时,总结归纳了以下四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大量爱国人士迫于战争需要呼吁东部工厂内迁
③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                    ④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
2014-03-24更新 | 9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2 . 四川广元大华纱厂诞生于全面抗战的烽火之中,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难的时候,书写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传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3年,实业家苏汰余与徐荣廷投资组建“裕大华”纺织集团公司,并在石家庄创建大兴纺织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棉纱不断冲击中国市场。1934年,时任大兴纱厂厂长的石凤翔提出向西部发展的思路,筹建西安大华纱厂(大兴二厂)。该厂在1937年第二次扩建,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企业。19391011日,纱厂第一次遭到日军飞机轰炸,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一度被迫停产。194156日,纱厂再遭日机轰炸。经考察,石凤翔在四川广元建立了大华纱厂,并将西安大华纱厂较好的动力设备和纱机拆迁,运往四川广元。

材料二   广元县志记载,193910月,石凤翔修建西安大华纷厂广元分厂,简称广元大华纱厂。大华纱厂的防空洞依山势南北走向而建,可容纳约2500人。为躲避日机轰炸,大华纱厂的全部机器设备都安装在山洞内。大华纱厂成立了大华联运处,统一管理从美国购买的40辆大卡车。大华联运处除购买汽车外,又购买了120部胶轮大车,用骡马200匹左右,有运输人员140余人。大量的棉纱军需用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战前线。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何广华、何明圆《广元大华纱厂的抗战传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华纱厂的曲折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元大华纱厂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广元大华纱厂发展的意义。
3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荡开……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93—1910年中国出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构成比重变化示意图(%)

年份 半制成品 制成品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893 28﹒4 0﹒1 53﹒4 2﹒5
1910 13﹒1 11﹒9 28﹒3 6﹒9

材料三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摘编自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何时开始“慢慢渗开”,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其“慢慢渗开”的因素。
(2)据材料二,分析1893—1910年中国出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构成比重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1947年天津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外部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内部原因。
(4)纵观中国近代史,民族工业发展曲折,其社会根源是什么?
2020-05-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穆藕初(1876一1943年),名湘玥,上海人,民国时期爱国实业家。和当时的许多有志青年一一样,穆藕初受国家半殖民地被压迫被欺辱的国情所激励,立志要苦学成才,1914年获农学硕士,学成归国;次年,与胞兄穆湘瑶共建德大纱厂,自任经理。其间,还办植棉试验场,著《植棉浅说》。此后,又创办了,上海厚生纱厂(1917年创办)(河南)郑州豫丰纱厂。

——摘编自程思《穆藕初与昆曲的不解之缘》

材料二   1932年,穆藕初在慰问十九路军时曾对蔡廷锴军长说:“作为中华之儿女,反抗侵略者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虽没有上战场与敌人真刀真枪的对抗,但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前线的抗战提供军需物资。”.年,他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农产品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管国民党统治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推广。1939年8月,穆藕初向陕甘宁边区捐款53000元。同年,其领导的农产促进委员会在陕甘宁边区保安、神府庆阳县设纺织工厂3所。

——摘编自晋珀《穆藕初:衣被天下》、穆伟杰《穆藕初与董必武的交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穆藕初创办德大等纱厂的有利条件以及当时纺织业的发展基本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穆藕初对日本入侵中国的态度,并指出其为此所做的努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19)》

材料二

   


1948年,通货膨胀严重,上海市长排抢对黄金

1948年国民党法币崩溃,天津市民在兑换“金圆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原因。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6 . 材料一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分别有哪些?
2019-05-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率先由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时代,是继工业1.0机器代替人工时代、工业2.0的流水线时代、到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时代,又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数据化、智慧化、网络化成为工业4.0的关键词。2014年11月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标志“中国制造”将逐渐向“中国智造”升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这些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工业4.0时代的有利国内外经济条件。
(4)综上,概括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8 .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历史上很多的探路者,在开路的同时也在开创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一 高原马帮——幽幽古茶道
材料一

材料二 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有官茶、有商茶,皆贮边易马……设茶马司于秦、河、雅诸州。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
——《明史·食货·茶法》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往于云南丽江、西藏、印度等地的马帮约有25000驮之多,沿途大小商号多达1200余家,大多数人家都投身于古道运输或从事与茶马古道相关的产业。贸易物资增加了从印度转运来的英国和美国的香烟、卡其布、毛呢、手表、煤油,以及各种日用百货,由拉萨到印度则出口大量羊毛。云南丽江、四川康定和西藏昌都这样一些城镇也纷纷在茶马古道上兴起了。                 
——摘编自CCTV《茶马古道》纪录片解说词
情境二 远洋帆影——浩浩新航路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摘编自《大国崛起》纪录片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茶马古道贸易的特征。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
(2)“有路必有福,有路必有胜”,依托情境一、二,以两条路的共同之处为切入点,请你以“       之路”为题,论述商路开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9 .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2018-06-10更新 | 4727次组卷 | 5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当时全国屯田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西北屯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免输之劳。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包括移民屯垦,发展农工牧业、矿业、水利、交通等。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等联合成立办事处,并设立各级分支机构。1933年,西安集成三酸厂(硫酸、盐酸、硝酸)成立,带动了制革、印染、矿冶、火柴、造纸等工业的发展。1934年,陇海铁路开通至西安,从西安通往西北各地的公路也相继通车。1936年,商办大华纺织厂成立。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1938年,内迁陕西的企业以面粉加工、棉毛纺织、火柴制造等为主。1941年,西北经济研究所成立,一批学者提出物资调节和优化物价统制等办法,还对各种经济门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有的还注意到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如西北土地的利用,土地的改良等。

——摘编自王红岩《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述评》等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