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母)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图1、图2、图3是中国近代三个历史时期(1860-1894年,1901——1914年,1937-1945年)中国境内新建近代工业的空间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刘静等《中国近代城市工业时空演变分析》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近代工业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1-11-06更新 | 47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这份数据可反映出
棉纱进口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铁产量
下降38%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政府为抗战作物质准备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2020-02-20更新 | 42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4 . 下面是1931-1943年东北地区的工矿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较表(单位:%)。据此可知,这时期东北地区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B.成为日本“以战养战”的基地
C.逐渐摆脱了对日本经济的依赖D.经济结构得到了完善和优化
5 . 1937年,国民政府开始协助民族工业内迁,到1940年底,共有600余家民营工厂:12万吨机件材料迁往西北、西南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
A.冲击了官僚资本的地位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C.适应了持久抗战的需要D.改变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6 . 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 400多吨、工人2 100多名。有学者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
B.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
C.战争使中国工业布局发生了改变
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2018-11-13更新 | 71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二轮4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并强占胶东半岛后,为了满足其侵略军的需要,于1903年在青岛建立起啤酒厂,这是我国历历史上第一家啤酒厂。这家啤酒厂是以德国资本为主,英国人投资合作,当时叫做青岛英德啤酒公司。

七十五年来,青岛啤酒厂的发展是很曲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投降而告终,参加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的中国,不仅没有从德国方面取得任何利益,反而让日本帝国主义把德国侵占的胶东半岛强占了去。日本接管青岛以后,由于青岛啤酒厂是德国人办的,所以,它要接收。但青岛啤酒厂有英国人的资本,经过几度交涉,日本帝国主义把青岛啤酒厂硬作价买了去,只付了英国人的那份资金,对德国人的资本则实行没收。于是青岛啤酒厂便改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的一个分厂,啤酒的商标为“太阳牌",与日本本国的商标相同。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青岛啤酒厂伸出了魔掌。四大家族之一的陈果夫派出曾养甫在青岛组织“齐鲁公司”,将啤酒、面粉、油脂、橡胶玻璃等厂“劫买”了下来。从此,青岛啤酒厂便落入四大家族之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青岛啤酒厂,对工厂进行了整顿,扩大了设备,增加了生产,并从一九五四年开始试行出口。

——载自《文史资料选辑第六十八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青岛啤酒厂的发展阶段,并分析不同阶段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021-12-19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轮巩固卷03
8 . 下图为1937年8月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发布的《迁移须知》部分内容。其“迁移”是为了
◇凡中国国民所投资之工厂,均可一律迁移
◇迁移目的地为武昌,如有相当理由……亦得迁入其他内地
◇各种工厂迁移内地,由政府给予相当津贴
A.改善工业部门B.以沿海带动内地发展
C.保护民族工业D.奠定持久抗战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这一规定意在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强化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局面
D.消除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0-04-25更新 | 343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二中2019高三下学期临考模拟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这两次
A.都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B.都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C.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D.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