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每解放一座城市,党中央都派人员将该地区官僚企业原封不动地接管下来,截至1952年,共接管2400多家银行,2858家工矿企业,还有交通运输招商局系统所属企业和十多家垄断性的内外贸易企业;还通过多种形式,把帝国主义在华企业逐步变为国有。这些做法
A.仿照苏联经验发展国营经济
B.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完全确立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
D.兼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染坊》是部有名的电视剧,描绘了近代民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剧情概括如下:

清末民初,穷苦人家出身的陈寿亭凭着自身的努力,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随着工厂的发展,陈寿亭从日本购买先进的机器,使得大华成为青岛著名的印染厂。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寿亭拿出积压的四十匹窄幅布,让学生做成游行的横幅,既支持了爱国运动又为自己作了广告。大华染厂及飞虎牌染色布名震岛城。“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东三省被占领后的时局,陈寿亭心存忧虑,感到山河破碎。随着日本侵华意图渐渐暴露,日本商人藤井急于得到陈寿亭的工厂。经过几番较量,藤井最后以高出实价一倍的价格买走陈寿亭的大华染厂。“七七事变”后,济南各界把韩复榘看成了济南的救星,希望他能凭借黄河天险,挡住日本人。陈寿亭生日宴会时,韩复榘弃城逃跑,陈寿亭对这个政府彻底失望,吐血而亡。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从剧情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剧情及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05-27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上,由于东部地区交通便利,开发较早等因素,我国的工业一开始便大部分建在了东南沿海地区。1932年“一二八”沪战后,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工厂应该内移。“七七”事变后,许多有识之士再次呼吁沿海工业应该迁到内地。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军的全面进攻。为了支持抗战,防止东部地区的工矿落入日军之手,国民政府组织了沿江沿海国营和部分民营企业迁往我国西南等地。工厂内迁促进了后方工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虽然这种变化是受制于战争而被迫完成的,但它却使西部地区的工业在战时短短的几年便走完了平时需要几十年甚至百余年才能走完的历程,并为以后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小龙《抗战时期战区工厂内迁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的工业一开始便大部分建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沿海工矿企业内迁的原因及影响。
2021-09-01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刘国良在《中国工业史:近代卷》中指出:1937年,重工业资本在工业中只占9.2%,工厂数占18.5%。到了1942年,重工业资本在国统区工业中则占78.86%,工人占48.69%,动力设备占81.85%。导致重工业比重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B.国民政府借鉴苏联的模式
C.抗战发展军工企业的需要
D.国统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5 .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
A.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
B.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
C.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产命运
D.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2018-08-28更新 | 197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
6 .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工业的繁荣
C.国共内战的开始
D.抗日战争的爆发,大量民族工业内迁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是1946—1948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货值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百分比)。据此可知
时间1946年1947年1948年
项目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
数据57.2%38.7%50.2%23.3%48.4%20.1%

A.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居垄断地位
B.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出口国
C.中美建立了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D.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021-04-2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8 . 下表是某一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
布厂(家)织机(架)年产布(匹)占总产量的比重(%)
公营231852283220.7
合作社营371792200020.0
私营501501200010.9
民间织户200005333448.4
合计20514110116100

A.社会主义改造趋于完成B.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D.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
9 .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175个。这一做法使
A.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B.官僚资本开始出现
C.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
10 . 从1939年到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陆军登户研究所作为“秘密战”的主要基地,伪造了相当于约40亿元的中国货币,而1945年日本的国家预算才200亿日元。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中国采购军备物资,以战养战B.引发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和法币信用危机
C.搞乱中国战时经济,削弱中国抗战能力D.官僚资本遭受重大损失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