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农业合作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它的发展演变,对于新时期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做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破除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的问题,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农业已经被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所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毛泽东明确指出,合作社是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

——张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即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大矛盾。”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显然不能通过对外掠夺进行血腥暴力的原始积累,只能从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

——梁晨晨《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辨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乡差别大、农民贫困,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加速发展,城乡差别、农民贫困呈现出扩大趋势,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解决农村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维护农村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是单纯为了合作化成立合作社的组织行为,而是要运用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使农民过上生活富足的幸福生活。

——杨雅静《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推进农业合作社的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合作化是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个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举例说明当时我国农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及理论成果。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于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探索我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的启示。
2 .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段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际产量%
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3806.05494.54443.8850.6613.0011.70
“一五”时期8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
“二五”时期6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
1963—19655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阅读上表,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
B.“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
C.“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
D.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
3 . 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全国工业(不含手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批发总额变化简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已基本确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完成
C.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已奠定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2022-11-02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励志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稳步推进。由农业及副业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40%左右,而国家对农业投资比重仅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7.1%。上述现象表明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适应了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
C.农业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共八大会议指出,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表明当时我国
A.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B.正确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
C.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D.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
6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表(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导致这一时期粮、棉、钢、煤产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粮产量棉产量钢产量煤产量
1952年1.64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0.65亿吨
1957年1.95亿吨164万吨535万吨1.3亿吨
增长19%26%296%100%
A.恢复国民经济B.土地改革C.一五计划实施D.抗美援朝
7 . 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一只是两种组织变化十分不同一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材料三 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77年农业成就不高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两种组织”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得与失。
2020-11-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A.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B.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体现出当时经济建设的冒进思想D.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
9 . 邓小平的思想引领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1962年7月邓小平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时讲话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曾十次谈市场经济问题。1979年11月,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2年1—2月,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编自李洪峰《战略家邓小平》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认为生产关系调整的立足点及背景。
(2)材料二中,邓小平的思想有什么变化?这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37次组卷 | 8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