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大调整是应对特定的世界经济政治事件以及对世界经济各要素的适应与变化所作出的反应。这些重大的世界经济政治事件是划分调整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一轮世界经济大调整的前提。二战结束至今,世界经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第四次大调整正在酝酸之中。

阶段事件动因
从二战结束到20世配70年代初国际经济体系和组织的建立;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新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东西矛盾的加剧
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货币体制的变化;对国家干预政策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科技革命的发展;南北矛盾:东西矛盾;西西矛盾
20世纪80年代木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国际性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信息高速公路与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科技革命的发展;西西矛盾;南北矛盾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瞅元启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到新阶段科技革命的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环境问题凸显;不公正的国际竞争秩序

——摘编自潘建国《战后世界经济大调整的动因、表现及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个阶段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1-01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关于江南地区,《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而《宋书》(南朝沈约著)则是:“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变化( )
A.得益于江南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B.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趋势
C.源于人口南迁推动江南地区开发D.反映了南朝政府更注重农业发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结束以后,以美苏对峙两极为首的同盟国构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基石,形成了新的三大势力……战后形成的新的力量对比和组合状况决定了战后的世界格局为两极格局,美苏矛盾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两极格局的形成、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他又因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消长变化而受到震撼。

——摘编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结合材料与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10-11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储粮备荒的基础上,汉代建立了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并以假田、减免租税、以工代赈等方式对弱势群体以照顾。隋唐进一步完善了仓廪制度,广建义仓。宋代在此基础上添设了惠民仓、广惠仓等。唐代设悲田养病坊,专门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实施救助。宋代根据唐代经验,先后设立福田院、居养院、慈幼局、安济坊、漏泽园等救济机构。同时,还针对老人、乞丐、流民、婴幼儿等特殊群体制定法令,而族田、族产和族学的出现,为长期性的宗族救助提供了保障。

——据张文《宋代社会救济研究》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传统的救助活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状态。晚清政府已无法如“康乾盛世”时期那样向受灾民众提供应有的救济和帮助,而以士绅富民为主体的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随着近代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及贫困群体的扩大,以贫困人为对象的社会救助活动越来越受到民间救助组织的重视。部分先进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开展社会救助的思想和经验,反省中国传统做法和理论的缺陷,使以传教士为先导的外国慈善活动逐渐活跃。这些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变动。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到宋代社会救济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转型及原因。
2023-10-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与过渡时期。北洋政府外交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来换得列强的承认,1915年,袁世凯为实现称帝的目的,与日本举行谈判签订《民四条约》,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国际地位,参会的代表在关乎主权的问题上据理力争为中国争取了权益、树立了中国人良好的形象。然而,巴黎和会的失败引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挫败感。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国民外交运动被推向高潮,此后北京政府也将解决不平等条约问题作为重要的外交方针。“修约外交”尽管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但争回了部分主权,证明了北洋政府外交目标的转变。北洋政府还坚决拒绝承认英藏间所谓“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使英国分割我国西藏的阴谋丧失了法律依据。“修约外交”表明中国人的外交思想及实践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路遥《简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洋政府外交观念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府面对“巨大的压力”采取的外交对策并概括其积极作用。
2022-11-19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3年美国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结合自身经验制定《彭德尔顿法》。该法提出凡通过文官考试而被择优录取的人员,不得因政治原因被革除公职,不得参加政党的竞选活动。法案要求考试具有务实性,考试内容与文职人员要履行的职责相联系。公职人员的录用考试和提升考试,在公职的任何一级,对所有人开放。美国文官制度建立后根据时代发展及时进行调整,1923年《分类法》建立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1950年实行《考绩法》。

材料二 卡特政府深感联邦虽规定了考绩制度,但文官晋级主要取决于服务年限而不是服务质量,于1978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改革法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总统每年对5%的高级行政官授予“功绩奖”,对1%的高级行政官授予“杰出奖”。同时改革法实行功绩工资制,按工作表现付酬薪。这次改革对美国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空缺15万个职位,有200多万人参加考试。近年来美国总统在任用高级官员时更加表现出重视教授和专家的趋势,经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在美国联邦政府总人数的比例上升到90%以上。

——以上均摘编自刘建芳《试论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文官制度建立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1978年美国文官制度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大体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维持至今已经走过了100余年。百余年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世界先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而后又历经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并存的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国际行为体力量的对比变化,导致百余年间相对稳定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面临挑战。

——摘编自李鹏、李帆《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与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05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76日)

材料二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摘自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讲话

材料三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尼克松所说的“挑战”以及“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多极化力量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中国针对世界形势变化提出的具体方案和行动。
2022-08-12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如表所示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社会各阶层纳税标准的变化趋势(单位:%)。这一变化(     
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
地主33.233.131.830.530.228.926.124.5
富农30.928.730.628.728.922.420.318.3
中农20.818.915.712.212.19.68.58.4
贫农16.312.79.97.98.73.73.11.9
(注:表中数字为每一阶层每年的负担占其当年总收入的比重)
A.表明各阶层纳税标准的趋同B.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解决了后方战略物资的需求D.反映了胶东土地改革的完成
2022-12-03更新 | 60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10 . 自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同时出现了反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人……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44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关贸总协定签署
1956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材料三   令人震惊和值得的深思的是西方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又是反全球化的主阵地,西方国家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是担心失业,担心丧失福利,害怕经济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

——王晓梅《西方国家弱势群体“反全球化”的根源》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部分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由民间变为政府牵头,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都说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成为反对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姜少敏《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力量的博弈过程、现状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些变化的重大事件或现象。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国家“反全球化”力量的变化和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反全球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