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2 .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使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材料四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五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漫画一: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三国的反对。


漫画二: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存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3)20世纪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4)请根据材料五的两幅漫画谈一谈你对当今世界局势的认识。
2019-08-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使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材料四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3)20世纪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材料五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漫画一: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三国的反对。


漫画二: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存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4)请根据材料五的两幅漫画谈一谈你对当今世界局势的认识。
2019-08-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最后一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拉美一体化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拉美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提出“组成一个联邦”的思想。他主张“把整个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用统一的渠道使各个部分同整体相连”,他认为拉美各国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共同的事业、原则和利益”,这是拉美实行一体化的依据。在其努力下,1826年6月22日至7月25日,美洲联盟第一次大会在巴拿马举行。他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团结、联合、统一和整体论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思想的伟人,是拉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者和积极推动者。

——摘编自洪国起《玻利瓦尔主义与拉美一体化》

材料二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拉美一体化的发展虽历经波折,但经过40多年的发展,几乎所有拉美次地区都达成了一体化协议,几乎每个国家都以某种形式加入了一个或多个区域性组织。60年代成立的中美洲共同市场、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和安第斯共同体等一体化组织,70年代成立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拉美经济体系,80年代成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和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90年代成立了南方共同市场,而2004年成立的南美国家共同体使拉美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张建《地区主义与拉美一体化——以南方共同市场为例》

(1)据材料一,概括“拉美一体化”能够实现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美一体化”的具体诉求。
(2)据材料二,分析“拉美一体化”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拉美一体化”未来发展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摘自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A、B所代表的国际秩序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面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请你谈谈中国的应对举措。
2023-12-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3242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

——摘编自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依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状况,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措施。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材料二中1957年、1985年和1995年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谈谈我们该如何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2024-01-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揽,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宋代书院分设经义、治世两斋,前者为主。经义斋教四书五经、理学大师研究心得、历史典籍和诗词;治世斋教农田、治民、水利、算数、军事等实用技能。经费来自官府拨付、民间捐献、自主经营,主要靠学田收入。主持人称山长或洞主,由在职官员或赋闲官员充任。教学活动以升堂讲说和生徒自我钻研为主,辅以讲会制度,即定期邀请不同学派的学者同堂交流辩论。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大学基础学科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专门学科为法学、医学、文学、神学。早期,有很强的神学性;后期,艺术、诗歌、法学、医学、自然哲学、伦理学、希腊语、拉丁语等逐渐成为大学课堂的主流。经费主要来自学生所交学费,部分来自教会、政府、城市的资助以及私人的捐赠。早期大学是为争取特许状以及自由求学活动而组织起来的学者行会组织。尽管教皇和世俗政权力图控制,但大学的运转主要靠学者的活动。大学最通行的课程实施方法是讲授和辩论。

——均据孟冰寒《浅析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分析二者课程设置不同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书院和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的兴起,是有其必然之势的,并非偶然之事。因为改正制度,兴起教化,非儒家莫能为。武帝即位时,年仅十六,成童未几,安知儒学为何事?所以与其说汉武帝提倡儒学,倒不如说儒学在当时,自有兴盛之势,武帝特顺着潮流而行。

——摘编自吕思勉著《吕著中国通史》上册

材料二   宋王朝建立之后,对民间文化的发展、对经济事业、对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没有过多的干预,从而形成了一种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环境,为士大夫群体力量的形成,为士大夫参政议政和学术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适宜的外在条件。……说到宋代的学术成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到“新儒学”。其实新儒学并没有什么新的儒家经典,所谓“新”,是指它对既有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这样的新阐释,是建立在中唐以来学术发展的基础上的。在唐代,很多儒学家反对佛学的教义,但是整体来说,那个时候儒家的力量并不足以和佛学抗衡。而发展到宋代,以禅宗为代表的佛学思想,以及道家的一些观念,被儒家学者吸纳,融会贯通。一方面,儒、释、道之间有排斥、有辩驳;另一方面,也有吸纳。在这样的前提下形成的新儒学,其代表人物是格局更加宏大、知识更加渊博的一批精英人物。

——摘编自许宏、刘国忠等编著《中国通史大师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儒学出现“兴盛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新儒学”形成的社会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2024-01-3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级官员和政治家们在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问题,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辩论的结果,一方面肯定了武帝时期所进行的财政改革的成绩,一方面又为昭帝时期调整某些经济政策作了舆论准备。

盐铁政策翔论双方主张(节选)

御史大夫桑弘羊肾良、文学之士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大夫君修太公、桓、营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业也。

今废道德而任兵革……立盐、铁,始张利官以格之,非长策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愿罢盐、铁、酒控、均输。

——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1)据材料,概括西汉盐铁政策辩论双方的核心主张及其理由。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谈谈对这场辩论的认识。
10 .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关于丝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的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2007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观点内容

学者甲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乙
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丙
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持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丁
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

——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在中国》


(1)《史记·大宛列传》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请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对“凿空”这种说法的理解。
(2)依据材料三,归纳上述四位学者研究丝绸之路的角度。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个不同角度概括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