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时间立法情况
1848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90—1900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改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的统一实践与要求下,中共中央同意在大城市设立二级政府,1954年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建立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这样,上海建构了二级政府加街居管理的新体制。新中国对上海城市社会进行了单位化重组,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国家统合大量物质和精神资源,职工即单位人在单位中获得有效管理。如此一来,国家又通过街居体制实现了对无单位归属的社会成员的管理。至此,在街居体制之下,国家权力实现了对社会前所未有的控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上海基层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以单位管理为主,辅之以街居管理的。

——摘编自郭圣莉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层级结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加强城市改造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单位化管理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城市管理的因素。
2024-01-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献公时,为户籍相伍,商鞅在此基础上改革,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秦国的户籍一般分为平民户籍和特殊户籍,前者包括秦人和外来人,后者包括贵族、爵籍等,奴隶等贱民没有户籍。商鞅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商鞅改变以家族为单位的户籍管理办法,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商人和入赘不能单独立户。出生需登记在册,死亡要及时注销,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籍贯、身份、年龄等内容。商鞅的户籍改革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我国封建户籍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据《商鞅户籍制度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整理

材料二   北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户籍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宋朝建立伊始,就着手整修版薄户籍,根据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实行城镇的坊郭户和乡村的乡村户分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又根据有无常产划分主户和客户。乡村无田产的佃户和贫民被称为客户,不在征税之列;有田产者依据田产多寡划分为五等以征收田赋、科派力役。城镇坊郭户中的客户主要是城市贫民,主户主要是工商业者。城镇主户根据房屋及其他财产的多少划分为十等,承担不同的赋税和科配。

——摘编自陈振《宋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并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户籍管理的认识。
2024-01-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近代工厂制度的影响

观点一18世纪晚期,(英国)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所有的棉布都已经在工厂中生产。生产的集中使规模空前的工人在一起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变成产业工人
观点二工厂制度导致了有产者阶层的产生,有产者阶层付出资本购买工人买不起的机器设备。而产业工人靠出卖劳动力获得微薄的薪金,依靠他们的雇主生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侧重点,并就近代工厂制度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条件。
2023-08-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苏联的生铁产量从1928年的330万吨增加到1932年的620万吨,钢产量从430万吨增加到590万吨,轧钢生产从340万吨增加到440万吨。机器制造业的水平也达到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回望1929:苏联何以成大萧条中的大赢家》

材料二   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是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是销往苏联,到1932年这个数字为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是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0%

——摘编自[]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年)》

材料三   与机器设备的进口一样,苏联在一五期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规模也是空前的还在1928年时联共(布)中央就提出要有系统地吸收外国专家到我国企业中工作利用外国的技术帮助来解决某些任务……扩大并改进不断派遣我们的专家出国学习最新技术成就的工作,19291931年,苏联先后从德国、奥地利、英国、意大利、美国、芬兰、日本、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私人银行获得贷款,到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

——摘编自姚海《19291933年苏联与西方的经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经济差异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苏联实行的对外经济举措。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能给我们提供的借鉴。
2023-06-28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开始,新建的大工厂突然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手,而广泛采用机器降低了对劳动者体力和技术的要求,儿童就成为资本家所使用的廉价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当时英国的新兴纺织工业特别需要手指细小而灵巧的儿童,成千上万这种从七岁到十六岁的无依无靠的未成年人就被运到北方去了。

——摘编自施义慧《19世纪英国解决童工问题原因探析》

材料二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儿童身心受到严重伤害。19世纪,大量儿童从事繁重劳动,社会缺乏优质劳动力,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9世纪末,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摘编自侯壮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状况》

材料三   20世纪初,多国在瑞士日内瓦签署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年通过的《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摘编自叶慧《20世纪历史进程中"儿童权利"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现童工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使用童工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18世纪以来未成年人权益发展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6-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人政权为了争取成为中华王朝而采用了中国政治制度,这个政治的因素,毫无疑问是五胡十六国时代胡人民族集团主动汉化的最重要的原因。……胡人民族集团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并统治中原地区,结果是让胡人社会自身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政治制度上的中华王朝化、文化制度上的儒学化,经济形式上的定居农业化和社会组织上的地缘化。五胡十六国时代之后,曾为中华帝国之强敌的匈奴以及氐、羯,再也没有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羌变成了一个小民族集团,鲜卑也在进入隋唐时期后逐渐消失。……历史上非汉民族集团的汉化,不仅证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证明了中华文化自身原本没有“民族”属性,它的门户始终是向着所有人敞开的。

材料二: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族主义思想家们提倡民族主义的目的,始终集中于建设“中华民族”这一点上。为了达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目的,首先提出了建设汉族单一民族国家的“小中华民族思想”。然而当意识到中华民国应该继承清王朝的疆土与属民时,他们的民族主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过提倡“五族共和”的阶段,最后落实到建设“大中华民族”,即同化中国所有民族集团建设一个中华民族上。“大中华民族”是被作为实现国民统合的象征而提出的,目的是要建设“民族国家”,这就是所谓的“国族”,共内涵已经超载了“民族”的层次而具有“国民”的性质。

——以上均摘编自王轲《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胡十六国时代”的“胡人政权”“质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中华民族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的认识。
2022-06-12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苏两国都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的含义,并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和目标。
(4)综上所述,谈谈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8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收起义》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的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摘编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和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所提及重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
(5)三大战役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谈谈中共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
2020-11-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二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到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尼克松访华最重要的成果是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的同时,又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2)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据材料二,归纳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
2020-11-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自然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