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工业发展状况

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住行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整理自《中国年鉴第一回》

材料二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民国初年相比,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发生的新变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年4月)

—— 《毛泽东年谱》

材料二   “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 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3月)

“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 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87年2月)

——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 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 月)


(1)指出材料一中“结合”的内涵.并列出材料所言两次“结合”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3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虞、夏到春秋时期,我国农业仍保留了从原始农业脱胎而来的明显印痕,木质耜的广泛使用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工具已日益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进入铁器时代以后,耒耜仍以变化了的形式继续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用铁铸农器大体始于春秋中期或稍前,到了战国中期,人们把使用铁农具耕作看得如同用瓦锅做饭一样的普通。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我国农具的发展轨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与图1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023-02-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飞越。经济学中的工业化理论一般把工业化进程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以及后工业化五个阶段。2011年以后,中国工业化水平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到2035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工业化。

——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材料二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一览表

——孙林岩等《中国制造业的演进分析》


分析材料,比较1978年前后新中国两个时期的工业化进程,并加以说明。
2023-02-23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1953年,朝鲜战争已近尾声,七月间签订了停战协定,中国周边最严峻的战争威胁得到解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估计:世界大战大致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有可能的。必须抓住这个得来不易而仍充满变数的历史机遇,把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大步向前推进。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

——选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进入1953年后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列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

材料二     “熊猫外交”

时代报道内容摘编
第一阶段
(1949—1971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与部分建交国家进行动物交流。1957年开始,作为国礼,大熊猫被先后赠予苏联、朝鲜。1958年,美国民间机构委托奥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动物与中国交换大熊猫,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Communist panda”(共产主义熊猫)。
第二阶段
(1972—1980年)
1972年以后,我国政府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联邦德国赠送大熊猫。大熊猫展示出了惊人的魅力,成为最受欢迎的形象。西方主流媒体出现“Panda 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爱)goodwill(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

——整理自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等


(2)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有何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3-02-2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苏区开展革命运动和生产竞赛,第一批劳模诞生。抗日战争时期,面临敌人的封锁,党中央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涌现出大批劳动模范。解放战争时期,各地群众积极支援前线作战,涌现出支前劳模,在新解放城市出现大批工业劳模

——摘编自田鹏颖、姜耀东《劳模文化哲学论纲》

材料二     1950年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情况(部分)

地区劳模名字称号或贡献
辽宁孟泰高炉卫士
北京李永铁路系统劳模
上海张世宝上海电力公司护厂模范
黑龙江李乐婷大力推广机械化采煤法
内蒙古自治区哈音金勤劳致富,实现人畜两旺

——摘编自姚启荣《中国劳模史》

材料三     19564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21个民族,20多个产业的6156名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和各界特邀人士参加了会议。

——摘编自《人民日报》19565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前劳动模范发挥的历史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建国前劳动模范相比,指出20世纪50年代劳动模范的新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6 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地探索中国自 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始阶段。八大前夕,鉴于苏共二十大暴露出来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中的问题,中共中央即已明确提出“以苏为鉴”,走中国自 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随后,毛泽东在调查研究、总结我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作《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十个方面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以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的基本原则。这个报告不仅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 作,而且为八大提供了理论指南。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第二版)          

材料二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探索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提出 的。1979 年 3 月 21   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工业、农业、国防、科学 技术) 的概念。   同年 12 月,邓小平阐明:“我们要实现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小康之 家’”。1984 年 3 月,他进一步指出“小康之家”就是“翻两番,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 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7 年,邓小平又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蓝图更加清晰完善,有迹可循。邓小平“中 国式的现代化”思想在回答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提出了一 系列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满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我们在 新时期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武器。

—摘编自姜婷《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共八大“独立地探 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 这一思想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沈约《宋书》

材料二   195710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中国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26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南朝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因素。
2023-02-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湖北水患与水利建设】

材料一   湖北地处长江流域中游,境内河湖众多,水系发达。唐宋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他们一方面向鄂西山地进发,这股浪潮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另一方面,人们向江汉平原腹地进发。人们为了利用这片肥沃的土地,修筑堤垸,从而形成颇具特色的“垸田”农业。宋代,江汉平原已修筑了大量的堤垸,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洪水的泛滥。元明清时期,随着大规模围堤筑垸的出现,江汉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患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逐渐加强。到了近代,洪涝灾害日益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摘自宋传银《湖北近代洪涝灾害》

材料二   湖北政府组建后,就担负着解放军南下西进,武汉市市民、省直机关部队和以工代赈民工的粮食供应重任。·……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安排,湖北需要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保证粮食供应。就当时的湖北而言,水患是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水利是农业增产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国家正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全国各省踊跃支持。湖北作为解放区,不仅担负发展本省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责任,还担负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重任。湖北作为国内重要的农产区,农作物丰富,为全省乃至全国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长远看来,水患是阻碍湖北农业生产的根源。水利事业的进步是农业增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摘自唐娟《建国初期湖北水利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湖北近代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湖北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历史意义。
2023-02-18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19531957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主要行业占比情况

行业
时间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319556.245.8631.97
195619577.956.8640.2

2   19531957年我国工业建设重大项目分布情况

项目
地区
数量(个)比重(%)
东部96
中部3724.68
西部4832
东北5637.34

——据李天健《“一五”时期工业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及其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启示》


(1)根据材料,指出“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结合材料,为当今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两条合理化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