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恢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1950年7月发行的《人民画报》创刊号中的叙事架构。该画报的创刊意在(     

   

A.激发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B.丰富劳动人民的业余生活
C.大力展示广大建设者工作场景D.践行我党为人民服务宗旨
2023-05-05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50年代,为履行“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承诺,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工人新村”,工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下图为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工人新村》,该作品(     
A.反映了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喜悦心情B.描绘了工人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场景
C.体现了“一五”计划在工业上的成就D.展示了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共鸣
2023-04-02更新 | 50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下表的数据源自1951年4月6日,政务院通过的《关于1951年国营工业生产建设的决定》。该决定(     
产品在1950年基础上增长投资在1950年基础上增长
29%重工业52.2%
钢材32%燃料工业19.9%
化肥122%纺织工业16.2%
10.8%轻工业6.2%
发电量21%资源调查勘探3.1%
A.导致了经济结构比例的失调B.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基本符合新中国的客观需要D.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2023-02-14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671887年,进口洋米约为38万担。1920年以后,随着洋米进口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米粮主产区的长江流域的洋米进口量也开始增加,年均进口量为1600万担。其中1926年,上海进口洋米已经突破500万担,成为全国进口洋米最多的城市。天津从1921年到1932年的年均进口量达到110万担,东北地区多数年份维持在二三十万担。

——摘编自王浩强《近代洋米进口与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思考》

材料二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被称为“统购统销”。国家掌握粮食和原料后,切断了农民同城市资产阶级的联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到了八十年代,这种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改革的障碍,必须进行改革。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洋米进口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施“统购统销”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看法,据此可知当时(     
领导人观点
毛泽东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五亿人口就稳定了
周恩来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轻工业的原料,输出的产品,现在很大部分都要依靠农业
刘少奇农村也是工业品的市场,工业品不能都拿到国外,必须拿到农村,如果农业不发展,工业的市场就不大

A.中央重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B.国内工业发展面临很大的阻力
C.政府放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主张D.政府注重激发公社生产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变动情况(1950-1952),作为直接证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年份绝对额(亿元)比重(以当年出口或进口总额为100)
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195013.5
6.1
14.166.866.2
195114.525.241.1
19525.46.719.917.9
A.一边倒方针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朝鲜战争与西方国家的对华封锁
C.贸易入超与国民经济困难的出现
D.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源
7 . 以下为1949—1957年间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部分农产品产量表。该表表明(       
农产品1949年1952年1955年1957年
粮食11318万吨16392万吨18394万吨19505万吨
棉花44.4万吨130.4万吨151.8万吨164.0万吨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D.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得农业生产取得发展
8 . “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们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材料意在强调(       
A.封建土地私有制应当彻底废除B.克服财政上的困难是当务之急
C.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十分重要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必要性
2022-04-27更新 | 580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0年,刘少奇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在此,刘少奇意在强调
A.农民解放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是当务之急
C.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人民贫穷的根源D.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
10 . 1952年7月,《人民日报》刊发了《重庆一零一钢铁厂职工给毛主席的信》,信中提到:成渝铁路的钢轨每-根都是我们亲手轧成的,那上面没有二个外国字。毛主席,我们能在中国的钢铁事业中有这一点贡献,我们真是兴奋,我们为党、为祖国骄傲。由此可见
A.工人生产热情推动经济恢复发展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正在有序进行
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D.工人在工业化建设中起关键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