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恢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宦官势力膨胀的表现,不仅体现在他们干预政事的政治手段上,还体现在他们通过首赐、奏乞、夺占民业等使自己的庄田迅速扩大的经济手段上。明朝皇室也占有大量土地,他们一面大量赏赐给官僚贵戚,另一方面又通过土地买卖不断扩大自己的土地占有面积。此外,当时土地“投献”的情况比较严重,庶民田地被奸猾者称作是无主闲田,被献给权强势要,或庶民为逃避赋税徭役,将田地无偿献给官豪势家,自己沦为庄佃、佃户或奴仆。对此,朝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比如“一条鞭法”,但是这些措施都治标不治本,而且这些措施最后还导致明朝中后期农民起义严重,政府财政困难,社会动荡。

——摘编自唐娟《试议明代皇室、宦官、官绅与土地兼并的关系》

材料二   1950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土地改革运动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次、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地展开。将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土改工作组进入各个村后,带头干部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土改政策,让群众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大家访问贫苦,帮助贫苦农民“算细账、分细地”。农民们将土地进行划分,同时把工具都带往集中点分配。在土地改革运动后,农民在政府和农会的帮助下,组织进行耕种。大家兴修水利,锻造农业生产工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变高,粮食、牲畜交易也变得活跃起来。1952年冬,中国除了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地区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自此,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摧毁。

——摘编自徐博《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对农民阶层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土地问题解决的因素。
2 . 新中国各个时期的政策方针、社会风尚和生活理想,在宣传画和年画中留下了真实的痕迹。下面这幅宣传画描写了“永丰村分土地大会”的场景:有了土地有了根,不愁苦来不愁穷。深耕细作要加紧,年年岁岁好收成。这反映了

《领土地证》
A.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土地的愿望B.农业生产合作社调整了生产关系
C.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积极参与D.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1923年,是我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新一代的企业家已经出现。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大力保护和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53 年,根据形势的变化,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底,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对荣氏家族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建国初期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变化,并简析其作用。
2020-10-2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
A.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B.我国当时仍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C.公有制经济已在中国建立起来D.我国当时社会已经完成工商业改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试行组织条例》中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为国家行政机关,统一掌管全国海关一切事宜。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受政务院的领导及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的指导。该规定说明
A.海关总署的独立性地位较突出B.新中国建立海关垂直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C.新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来往频繁D.中央人民政府依法直接管理涉外财政
2020-05-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甘肃省陇南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1953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367.4亿元,其中纺织工业产值9.1亿元、食品工业产值80.9亿元。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业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斐然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经济发展完全契合现实需要
7 . 194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政务院下设的财经委员会指导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食品工业部、轻工业部等部门,开创了中国之前从未有过的按照工业门类划分的管理体制。这表明新中国成立时
A.中国机械工业的探索开始起步
B.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比例严重失调
C.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D.国家意志对经济的影响明显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为1949~1952年中国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单位:%),据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项目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比重11.8828.8342.7156.01
自产自销比重88.1271.1757.2943.96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私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国家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增强
2019-05-06更新 | 198次组卷 | 17卷引用:【省级联考】甘肃青海宁夏2019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中写道:“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确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一思想
A.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方针
D.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9-04-21更新 | 755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市临夏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9年5月28日,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约为100:1,到6月8日非法市场上的比价已上涨到2000:1,银元猛涨刺激物价攀升。反动分子叫嚷:“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据此可知
A.国民党势力依然控制着上海
B.人们对银元有盲目的依赖感
C.人民币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D.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政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