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恢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1949年年底中国国营经济在若干行业的占比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行业国营经济占比
发电量58%
原煤产量68%
钢产量97%
棉纺产量53%
A.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B.政府掌握国民经济命脉
C.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D.生产关系领域完成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主要内容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但不得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此次土地改革(     
A.是民主革命的继续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C.获得了各阶级支持D.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671887年,进口洋米约为38万担。1920年以后,随着洋米进口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米粮主产区的长江流域的洋米进口量也开始增加,年均进口量为1600万担。其中1926年,上海进口洋米已经突破500万担,成为全国进口洋米最多的城市。天津从1921年到1932年的年均进口量达到110万担,东北地区多数年份维持在二三十万担。

——摘编自王浩强《近代洋米进口与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思考》

材料二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被称为“统购统销”。国家掌握粮食和原料后,切断了农民同城市资产阶级的联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到了八十年代,这种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改革的障碍,必须进行改革。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洋米进口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施“统购统销”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工业化运动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社会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巨大的住房压力使工人聚居地沦为城市贫民窟。生活垃圾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大量排放的烟尘及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不断损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危机动辄导致数十万人失业,越来越多的工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同时,新兴的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环境方面的考虑,城市社会问题使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干预,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提出了系统的城市管理思想,成功地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努力把消费型城市变成生产型城市。产业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是实现城市管理的最基本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工作做不好,城市工作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在中央的指导下,城乡兼顾与城乡互助成为当时城市管理的重要思想。同时,在各大城市,政府还出面邀请若干人组成各界代表会,代表会成为政府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事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在党的城市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快速恢复和发展了城市生产,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共经受住了执政的最初考验。

——摘编自莫岳云《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管理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的城市管理思想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近代以来中外城市治理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2022-06-27更新 | 31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创作于1951年。该作品反映了当时我国(     
A.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B.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C.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中心D.人民经济建设的热情高涨
2022-05-01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1年在中共中央指示下,人民群众订立爱国公约运动在全国普遍开展。全国工业企业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和农村的爱国丰产竞赛运动搞得热火朝天,有的劳模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这一运动
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B.响应了国家根本利益的需要
C.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封锁政策D.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7 . 1951年,东北机械管理局第三机器厂车工赵国有发起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运动,提出“我们要把工厂变成战场,把机器变成武器”,这立刻得到全国工人的响应,1200个工矿企业中的120余万职工加入生产竞赛。该运动
A.有利于我国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B.反映出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助长了工业建设中的冒进倾向
2022-01-12更新 | 717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模拟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保护工厂财产不受损失而负伤的劳动模范赵桂兰出席会议并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1951年1月3日,《人民日报》的“人民画刊”在显著位置发表了年画《群英会上的赵桂兰》。这反映出
A.建国初恢复发展经济的时代特征B.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完成
C.人们恢复生产保家卫国热情商涨D.新中国绘画艺术发展达到新高峰
2021-11-17更新 | 346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2月,一些华洋杂货批发商囤积钟牌414毛巾,零售价在10天内售涨84%,严重影响了国内民众的生活。为扭转困局,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取缔投机活动。19504月,中国百货公司成立,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国营百货零售商店48个,门市部87个;同时各级政府更是号召每一个县都要成立一家百货商店。至1956年,我国公私合营的百货商店已达到2803家,由此,国营商业掌握了大量货源,使军需和民用的物质需求有所保障。

材料二   1992年起、各大超市、大型购物中心等各种新业态陆续出现在中国市场。它们大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并迅速扩张,逐步蚕食百货商店在中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1998年,286家大型商场总体实现利润22.25亿元,同比往年下降16.93%,1999年,百货商店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239家商场有149家利润至现负增长,其中72家亏损近三成。2001年后,我国逐步消除壁垒、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于一直萎靡不振的中国百货业来说,也是一剂“治病猛药”,通过与外资企业合资、并购、竞争,中国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转型的进程被大大缩短,它们利用已有的优势,利润得到稳步提升。

——以上均摘编自马军《我国百货商店发展历程及展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营百货商店建立和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公司转型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0年,全国各地工商业根据人民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在各行业成立众多劳资协商会。这些劳资协商会
A.体现新民主主义性质B.是新中国经济基本恢复的标志
C.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D.开启了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